衣著必須適應外界氣溫的變化。
『黃帝內經』中就明確指出:『食飲衣服,亦欲適寒溫,寒無淒愴,暑無出汗』按照一年四季和一日四時的天氣改變,寒則添衣,熱則減衣,勤換衣服,是重要的養生方法。
中國大部分地區處於北溫帶,春溫、夏熱、秋涼、冬寒,四季分明。
如今已經進入冬季,氣溫低,衣著增減尤其需要當心。
冬季穿衣講究多
冬季衣服穿得最多,保護人體的作用也顯得最為突出。
冬裝的要求是保暖性能好。
『老老恒言』說:『大抵初冬需薄綿,不如絮之薄而勻;嚴冬需厚絮,不如綿之厚而軟』可見古人就注意調節冬裝的用料及厚薄來順應天時。
現代隨著化學工業的發展,紡織品的品種豐富。
據測定,棉纖維的散熱系數是0.05,蠶絲是0.04,羊毛是0.03,聚氨酯軟泡沫塑料是0.021,靜止空氣是0.02。
從這些數據可以看出棉織品的散熱系數較大,保暖性不強,毛料居中,而靜止空氣則是最佳的保暖劑。
棉衣裡疏松的棉花比板結的棉花暖和得多,就是因為裡面保存的靜止空氣多的緣故。
各種合成纖維的吸濕、透氣性能多數較差,也不如棉花柔軟,冬季內衣還是以棉織品為好。
外面再穿上毛線、棉衣、鴨絨服,或者再加上毛料、皮毛外衣,就會起到很好的保暖效果了。
另外,選擇深顏色的衣服有利於吸收來自太陽光的熱量,也可以起到保暖的作用。
冬季的衣著在保暖的同時,還要考慮到活動方便。
穿得既多又重,給工作和生活會帶來諸多不便。
從比重角度看,化學纖維一般比天然纖維輕。
在化纖當中,腈綸比滌綸輕,丙綸又比腈綸輕。
至於羽絨制品,蓬松保暖,重量又輕,近年來各種羽絨服裝風靡市場,特別受到人們的青睞。
要活動方便,內衣宜於貼身,外衣則應相對寬松,必須保證臂、腰、腿、頸部都可以自由活動。
老人著裝宜保暖
中醫學講男子48歲左右,女子42歲左右人體陽氣開始衰減。
進入老年之後,腎氣內虧,臟腑功能都逐漸減退,對自然氣候變化的適應能力降低,對各種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也大為下降。
由於這些原因,老年人比較容易生病,身體保養也就顯得更為重要。
老年人的衣著以保暖為首要條件。
同時,老人一般喜歡安靜,體力不足,動作遲緩,所以,在保暖的同時,還必須注意到服裝質地柔軟,著身輕爽,寬松適體,穿脫方便。
在選擇衣料、顏色、樣式時要從這些方面加以考慮。
身要暖,先要軀幹暖,胸、腹、背部都不能著涼。
『壽親養老新書』中說:『老人骨肉疏冷,風寒易中,若窄衣貼身,暖氣著體,自然氣血流通,四肢和暢』這就是說,老人在冬天如果貼身穿一件棉衣或者棉背心,使胸、腹、背部溫暖,對身體是有好處的。
特別是對於有慢性支氣管炎、哮喘、胃病的老人來說更有保健作用,以免誘發疾病或使舊病復發。
因為胸腹部有很多重要臟腑,保護好身體的關鍵就在於保護好這些重要臟腑不受涼。
老人在冬季怕冷,特別容易受寒,如果能置辦一件皮襖或皮大衣,可成為老人過冬的護衛。
皮衣多用羊皮制作,小羊羔皮質輕柔軟,對於老年人尤為適宜。
冬季內衣一般用棉織品,化纖制品貼身不夠舒適。
近年來,氯綸制品在冬季很受歡迎,老人穿著氯綸內衣當然也有較好保暖作用,可以購置。
不過,許多老人冬季皮膚比較幹燥,經常瘙癢、脫屑,對於這部分老人來,氯綸靜電將會給皮膚帶來刺激,使瘙癢加重,就不適宜於穿氯綸內衣了。
冬季白天,老人要穿上保暖的服裝,夜間,老人更需穿衣護身。
孔子在『論語』中就說過:『必須寢衣,長一身有半』提出穿比較寬、長的衣服睡覺。
穿睡衣睡覺,比較衛生,更重要的是,老人夜寐不實,在床上經常翻動,被子容易漏風,老人夜間小便也較多,還有一些老人夜間要咳嗽吐痰,這些都容易受涼,身穿睡衣就可以相對保暖。
睡衣的制作,以棉織品如絨佈之類為好,柔軟暖和;尺寸宜寬大,活動方便,減少褶縫,增加舒適感。
總之,老人的各種衣服式樣都應以穿脫方便為前提。
冬季不要穿套頭式的服裝,內衣、毛線衣都盡可能采用對襟式。
老人衣服上的扣子也宜少不宜多,以減少穿脫麻煩。
小兒穿衣忌過厚
小兒,尤其是嬰幼兒,衣著都不能自理,需要得到家長的照顧和關心。
一些家長不了解小兒發育的生理特點,從溺愛子女的心理出發,隻怕孩子著涼,一味地給孩子加衣服。
秋末冬初時,早已是棉襖、棉褲俱全,裡三層,外三層,將孩子層層包裹。
若是出門,更加上棉帽套頭,口罩捂嘴,外包紗巾,圍得嚴嚴實實。
他們認為這樣給孩子『重點保護』,就可以平安無事了。
結果,事與願違,這些孩子平時虛汗很多,容易疲勞,而且弱不禁風,到了冬春季節不是發熱,就是咳嗽、氣喘,家長得三天兩頭帶孩子跑醫院。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原來,兒童對氣候冷暖的適應能力主要是在出生後建立的。
經常衣著過厚,使孩子缺乏對寒冷刺激的鍛煉,偶然受了一點風寒,就會容易生病。
如果再加上戶外活動少,缺少日光,孩子還容易患佝僂病。
所以,自古以來就有『若要小兒安,須帶三分饑與寒』的說法,三國時魏國司徒王朗曾忠告過人們『常令少小之缊袍不至於甚厚』,古人提出的讓孩子衣著不要太多,使兒童的機體產生適應自然界氣候變化能力的養生觀是富有積極意義的。
現在獨生子女越來越多,生活條件日益改善,這種觀點更加富有實際意義。
當然,提倡小兒衣著不宜過厚,『須帶三分寒』,並不是說孩子穿衣越少越好。
事實上,孩子的保暖還是要當心的,家長必須按照氣候的變化,及時地給孩子增減衣服。
隻是說,不能增添得過早、過多。
盛夏季節,中國民間習慣給嬰幼兒圍一條肚兜,護住腹部這塊容易受涼的部位。
入秋之後,衣服隻能緩慢添加,一般可與成人衣著大體相似,或者比成人多一件。
冬天的衣服過厚了不僅太暖,還妨礙活動,因此,厚度應該適宜,以孩子手足暖和為度。
如果孩子已經對厚衣產生了依賴性,也不能減少得太突然,給孩子經受耐寒鍛煉就必須推遲到來年夏季以後再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