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 月 20 日的《熱心腸日報》,我們解讀了 9 篇文獻,關注:NMN,木酚素,抗菌肽,GLP-1,1型糖尿病,卡拉膠,弱精症,菌群地域差異,厚壁菌。
江蘇大學:NMN或能改善菌群和腸道健康
Frontiers in Nutrition——[6.576]
① 向飲水中添加煙酰胺單核苷酸《NMN》,研究長期服用NMN對小鼠菌群、代謝物和腸屏障等的影響;② NMN使產丁酸菌《瘤胃球菌科和普雷沃氏菌科的特定成員》和其他有益菌《AKK菌》的豐度增加,同時使一些有害菌《嗜膽菌屬、顫桿菌屬》的豐度降低;③ 伴隨著糞便膽汁酸相關代謝物和其他有益代謝物增高、苯酚水平降低,血清NAD+的濃度升高;④ NMN還增加杯狀細胞、促進黏液分泌,增加緊密連接蛋白表達,促進腸道自噬,從而改善了腸黏膜屏障完整性。
【主編評語】
煙酰胺單核苷酸《NMN》是近年火熱的膳食補充劑之一。
作用煙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的一種中間體分子,補充NMN被認為能提高NAD+水平從而改善機體健康。
江蘇大學醫學院龔愛華、Zhengrong Zhou與團隊近期在Frontiers in Nutrition發表研究,報道了NMN對小鼠腸道菌群、代謝物和腸黏膜屏障的潛在有益影響。
《@mildbreeze》
【原文信息】
NMN Maintains Intestinal Homeostasis by Regulating the Gut Microbiota
2021-07-29,doi: 10.3389/fnut.2021.714604
東北農業大學:用工程菌抗菌肽改善仔豬腸道免疫
Gut Microbes——[10.245]
① 構建產生物活性牛乳鐵蛋白衍生肽lactoferricin-lactoferrampin的羅伊氏乳桿菌CO21(LR-LFCA);② 口服LR-LFCA可改善初生豬生長性能、腸道形態和屏障功能,增加厚壁菌門比例以改善腸道菌群;③ 還可抑制產腸毒素大腸桿菌K88感染後產生的氧化應激和炎症反應,改善腸道形態並增加緊密連接蛋白的表達;④ 體外實驗表明,LR-LFCA可通過MLCK途徑上調緊密連接蛋白表達,抑制NF-κB通路以及激活Nrf2/HO-1信號,保護上皮細胞抵禦感染。
【主編評語】
牛乳鐵蛋白衍生肽lactoferampin與lactoferricin是位於牛乳鐵蛋白Nl結構域且具有抗菌活性的兩個多肽。
東北農業大學唐麗傑團隊在Gut Microbes上發表文章,探討和闡述了口服編碼牛乳鐵蛋白lactoferricin-lactoferrampin的羅伊氏乳桿菌CO21《LR-LFCA》對初生豬腸道黏膜免疫的調節以及對產腸毒素大腸桿菌K88感染的保護機制。
《@好雨》
【原文信息】
A bovine lactoferricin-lactoferrampin-encoding CO21 regulates the intestinal mucosal immunity and enhances the protection of piglets against enterotoxigenic K88 challenge
2021-08-07,doi: 10.1080/19490976.2021.1956281
王欣+於廣利+魏泓:卡拉膠寡糖及其降解細菌誘導小鼠腸炎
Journal of Genetics and Genomics——[4.275]
① 研究發現隻有小分子量的卡拉膠《KCO》可以被大部分志願者的糞便菌群降解;② 從人糞便樣品中分離獲得1株可降解KCO的木糖擬桿菌 (B. xylanisolvens);③ 使用KCO或B. xylanisolvens單獨飼喂無菌小鼠均可誘導輕微的腸道炎症反應,但同時飼喂KCO和B. xylanisolvens會明顯加重小鼠直腸炎症;④ 當使用無菌飼料、KCO和KCO降解菌共同飼喂無菌小鼠時, p-p38、CD3和CD79a陽性免疫細胞數量明顯增多,與免疫和炎症相關信號通路的多個基因受到調控。
【主編評語】
腸道是飲食和藥物成分發生二次反應的大熔爐,2021年8月13日,Journal of Genetics and Genomics在線發表了浙江省農科院省部共建農產品質量安全危害因子與風險防控國家重點實驗室王欣研究員團隊、中國海洋大學於廣利教授團隊和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軍醫大學魏泓教授團隊合作完成的『Carrageenan oligosaccharides and associatedcarrageenan-degrading bacteria induce intestinal inflammation in germ-free mice』的研究論文。
該論文報道了腸道分離獲得的卡拉膠降解菌可以加重誘發直腸炎症。
該研究為進一步認識卡拉膠的安全性,規范卡拉膠在食品和藥品生產中的應用提供參考。
《@劉永鑫-中科院-宏基因組》
【原文信息】
Carrageenan oligosaccharides and associated carrageenan-degrading bacteria induce intestinal inflammation in germ-free mice
2021-08-13,doi: 10.1016/j.jgg.2021.08.001
Cell子刊:腸道菌群的地域差異或影響腸道感染易感性
Cell Reports——[9.423]
① 從美國《US》、斐濟《FIJI》和危地馬拉《GUAT》各選10名志願者,將其糞菌移植到無菌小鼠體內,獲得人源化小鼠;② 三組小鼠對鼠檸檬酸桿菌《Cr》《而非單核細胞增多性李斯特氏菌》感染的抵抗力有差異,GUAT小鼠>US小鼠>FIJI小鼠,且GUAT小鼠相較於其他兩組未出現結腸隱窩增生;③ 檢測糞便LCN-2和鈣衛蛋白水平發現,較高的基礎炎症水平可能驅動了對Cr感染的抵抗力;④ 與GUAT小鼠同籠飼養,會通過微生物轉移增強FIJI小鼠對Cr的抗性。
【主編評語】
不同地域的人群有不同的腸道菌群組成,Cell Reports近期發表的研究在小鼠模型中表明,這種腸道菌群的地域差異可以影響宿主對特定腸道病原體的易感性。
該研究提示,在開展菌群與人體健康的研究時,需要考慮不同地域人群的腸道菌群差異,強調了納入多樣化的人群隊列對相關研究的重要性。
《@mildbreeze》
【原文信息】
Geographic differences in gut microbiota composition impact susceptibility to enteric infection
2021-07-27,doi: 10.1016/j.celrep.2021.109457
腸道厚壁菌為了適應宿主的『取舍』策略
Genome Biology——[13.583]
① 分析來自人體和環境的1358個厚壁菌門細菌基因組,基於孢子形成預測基因來預測不同厚壁菌的孢子形成能力;② 許多腸道厚壁菌都缺失了生成孢子的能力,這伴隨著細菌基因組縮小和代謝能力特化等適應宿主的特征,可能為其在宿主腸內定植提供了優勢;③ 分析全球9966個人腸道宏基因組顯示,與能形成孢子的細菌相比,缺乏孢子形成能力的細菌在個體內的豐度更高,而在群體中的普遍性較低,表明孢子形成能力的喪失限制了它們的傳播性。
【主編評語】
腸道細菌在與宿主的共生演化過程中,也在發生著持續的變化。
Genome Biology近期發表的一項研究,通過對人腸道中廣泛存在的厚壁菌門細菌的孢子形成能力進行了系統性分析,揭示了腸道厚壁菌的孢子形成能力與其對宿主的適應和傳播之間的關系。
《@mildbreeze》
【原文信息】
Host adaptation in gut Firmicutes is associated with sporulation loss and altered transmission cycle
2021-08-05,doi: 10.1186/s13059-021-02428-6
IL-10或能控制1型糖尿病進展
Frontiers in Immunology——[7.561]
① 敲除IL-10導致BDC2.5+ NOD小鼠幼年時期就發生1型糖尿病的急劇進展,骨髓和外周組織《血液、脾臟和胰腺》裡中性粒細胞擴張;② IL-10缺失時,BDC2.5+ NOD小鼠中CD4+ T細胞更加活化並促進糖尿病病症;③ IL-10缺失導致小鼠腸道菌群結構發生變化,且腸道通透性增加,炎性細胞因子增加,先天免疫激活,導致中性粒細胞增加;④ 抗生素耗竭腸道菌群會導致中性粒細胞水平降低,IL-10缺失的CD4+ T細胞移植到NOD免疫缺陷小鼠會加速糖尿病的發展。
【主編評語】
1型糖尿病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由T細胞介導的對產生胰島素的b細胞的破壞引起。
BDC2.5 NOD小鼠中,BDC2.5 T細胞可突然侵入胰島,誘發進展非常迅速的嚴重胰島炎,但很少導致自發性糖尿病。
這種對糖尿病的預防是由Treg介導的。
Frontiers in Immunology近期發表的文章,構建了IL-10缺陷的BDC2.5 NOD小鼠,發現IL-10通過調節固有、適應性免疫細胞《中性粒細胞和CD4+ T細胞》和腸道菌群,從而控制1型糖尿病的發展。
提示腸道菌群和中性粒細胞之間具有相互作用,並在1型糖尿病的發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愛的抉擇》
【原文信息】
IL-10 Deficiency Accelerates Type 1 Diabetes Development Modulation of Innate and Adaptive Immune Cells and Gut Microbiota in NOD Mice
2021-07-30,doi: 10.3389/fimmu.2021.702955
江南大學:減緩食物消化,維持GLP-1分泌,改善糖穩態《綜述》
Comprehensive Reviews in Food Science and Food Safety——[12.811]
① 胰高血糖素樣肽1《GLP-1》通過誘導胰島素分泌和腸腦軸作用調控葡萄糖穩態;② 膳食營養素《碳水化合物、脂質、蛋白質水解物和氨基酸、酚類化合物、苦味質等》通過各種途徑刺激L細胞分泌GLP-1;③ 減緩食物成分消化吸收,可增強營養素與腸道遠端的L細胞的接觸和互作;④ 通過調整攝入碳水化合物、脂質、蛋白質類型,增加膳食纖維,攝入酚類植物化合物,或使用淀粉微膠囊封裝,脂質靶向遞送,功能肽遞送等方式,達到降低營養素消化率的目的。
【主編評語】
江南大學張根義團隊近期在Comprehensive Reviews in Food Science and Food Safety發表綜述,介紹了腸道激素GLP-1調控血糖的機制,以及膳食營養素作用於腸道L細胞以促進GLP-1分泌的機制,並重點探討了通過減緩食物消化和營養素釋放來維持GLP-1分泌以改善血糖調控的飲食幹預策略。
《@mildbreeze》
【原文信息】
Slow digestion-oriented dietary strategy to sustain the secretion of GLP-1 for improved glucose homeostasis
2021-08-04,doi: 10.1111/1541-4337.12808
多攝入木酚素或可降低冠心病風險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24.094]
① 納入3個隊列中的214,108名受試者,每2-4年進行飲食評估;② 在5,517,225人-年的隨訪期間,共發生10,244例冠心病,包括6,823例非致命性心梗及3,961例致命性冠心病;③ 總木酚素、羅漢松脂素、開環異落葉松脂素、松脂酚、落葉松樹脂醇的攝入與冠心病風險呈顯著負相關,相比於攝入量最低者,攝入量最高者的冠心病風險分別顯著降低15%、24%、13%、11%及11%;④ 在總纖維攝入量較高的受試者中,總木酚素攝入與冠心病的負相關性更為明顯。
【主編評語】
木酚素主要來自植物性飲食的攝入,尤其是種子、全谷物、水果、蔬菜、茶、咖啡等。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上發表的一項前瞻性隊列研究結果,對超過21萬名受試者進行多年隨訪後發現,木酚素攝入與冠心病風險呈顯著負相關。
《@szx》
【原文信息】
Lignan Intake and Risk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2021-08-09,doi: 10.1016/j.jacc.2021.05.049
盛京醫院:飲食炎症指數與弱精症風險無關
Frontiers in Nutrition——[6.576]
① 納入549名弱精症患者與581名健康對照,通過食物頻率問卷評估受試者的飲食炎症指數《DII》;② 校正年齡後,DII與弱精症風險無顯著關聯《DII最高者對比DII最低者的OR=0.77,95% CI:0.57–1.03》;③ 校正更多變量《BMI、吸煙、家庭收入、教育程度、體育鍛煉、禁欲時間》後,DII與弱精症風險仍無顯著關聯《DII最高者對比DII最低者的OR=0.86,95% CI:0.58–1.27》。
【主編評語】
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盛京醫院的吳琪俊團隊與潘伯臣團隊在Frontiers in Nutrition上發表的一項病例-對照研究結果,對比了549名弱精症患者與581名健康對照,發現飲食炎症指數與弱精症風險無顯著關聯。
《@szx》
【原文信息】
Dietary Inflammatory Index and Risk of Asthenozoospermia: A Hospital-Based Case-Controlled Study in China
2021-07-29,doi: 10.3389/fnut.2021.706869
感謝本期日報的創作者:六一,Johnson,劉永鑫-中科院-宏基因組,徐碩,szx
點擊閱讀過去10天的日報:
08-19 | 今日Nature"肥胖元兇"二連發:果糖&孤獨
08-18 | 今日Cell:ILC3失衡→菌群傷/免疫削/腸癌長/耐藥生
08-17 | 7文聚焦中國突破:腸道免疫進展連連
08-16 | 2.7萬中國人研究:生活惡習促發一半消化癌症
08-15 | 李蘭娟院士等11分綜述:益生元如何增強二代益生菌功能
08-14 | 2文系統總結:睡得好不好,跟飲食/菌群多相幹?
08-13 | 今日Science:高脂飲食→傷腸→亂菌→心血管風險
08-12 | GUT聚焦:菊粉易產氣,加點車前就能抑
08-11 | 仁濟醫院22.7分機制突破:腸毒性脆弱擬桿菌如何促炎促癌
08-10 | 腸道有炎症,疫苗不起效?
31.7分Immunity深剖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