鈣片飯前吃好,還是飯後吃好?如何判斷是否缺鈣?文章都說清楚了

孫大姐身體一直很好,沒有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疾病。

5年前絕經後,當時X線骨密度檢查出大姐的腰椎骨量減少,醫生建議她接受絕經激素治療,但孫大姐一聽激素感覺對身體無益,並沒有接受,認為吃鈣片即可。

一年後,孫大姐再次去醫院復查,仍顯示骨密度下降,但孫大姐仍堅持服用鈣片,便一直沒有再來復查。

年初,孫大姐不慎摔倒,發生第12胸椎骨折,醫生告知她骨密度還在下降。

孫大姐大受震驚:自己5年來,天天堅持服用鈣片,為何骨密度不升反降?

醫生解釋,女性在圍絕經期前,堅持服用鈣片,可以維持骨量,但在圍絕經期後,體內的雌激素水平迅速下降,骨質丟失速度加快。

對於絕經後的女性維持骨質,重點並不是補鈣,而是抑制破骨細胞的活性。

鈣片隻是幫助維護骨骼健康,並不能控制細胞活性。

一、你需要補鈣嗎?

鈣是維護骨骼健康的重要營養源,雖然隻占到成人體重的1%—2%,但它卻維持著骨骼建構的完整性和硬度,讓骨頭足以支撐人體。

其中還有1%的鈣,會存在於其他組織細胞,幫助調節血管、肌肉收縮等。

老年人常見的骨質疏松,就與鈣和維生素D攝入不足有關,兩者是骨質疏松的高危因素。

當身體缺乏鈣和維生素D,破骨細胞得到『釋放』,從而使骨質溶解和骨鈣流失。

不同人群,缺鈣會有哪些表現?

兒童和青少年是鈣補充非常重要的一個時期。

長期缺鈣,兒童夜間會有盜汗、手足抽搐等症狀,容易患佝僂症。

當兒童時期出現厭食、偏食、不易入睡、『x』或『o』型腿、發育遲緩等症狀時,可能是缺鈣了。

青少年時,因缺鈣導致骨骼生長不良,每日攝入量過低,長此下去可能形成身材矮小症。

如果出現易疲乏勞累、偏食厭食、易感冒等情況,也可以考慮是否缺鈣。

對於中老年人,缺鈣易出現骨質疏松、骨質增生等。

經常性的抽筋、腰酸背痛、逐漸駝背、失眠多夢,也需要警惕是不是缺鈣。

上述症狀僅僅是初步判斷,最直接準確的辦法是進行血鈣含量測定、骨密度測量。

二、補鈣這件事,明確3點很重要

成年前,鈣的吸收量比消耗量多,骨量不斷增長,成年後,大約在40歲,骨量達到峰值,之後隨著年齡的增加,骨量開始丟失,當骨量丟失到達一定的程度之後,骨折的風險大大增加。

因此,補鈣前,第一點要明確需要補多少?各個年齡,都應該重視鈣的攝入,達到較高的峰值骨量。

根據WS∕T 578.2-2018『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建議,

1歲至4歲的人群,推薦攝入量每日補充600毫克;4歲至7歲年齡段,推薦攝入量每日補充800毫克;

7歲至11歲年齡段,推薦攝入量每日補充1000毫克;11歲至14歲年齡段,推薦攝入量每日補充1200毫克;

14歲至18歲年齡段,推薦攝入量每日補充1000毫克;18歲至50歲年齡段,推薦攝入量每日補充800毫克鈣;50歲及以上年齡段,推薦攝入量每日補充1000毫克鈣。

《表中:EAR:平均需要量;RNI:推薦攝入量;UL:可耐受最高攝入量》

但『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15》』顯示,中國居民的膳食鈣的平均攝入水平為366.1 mg/d,離中國的推薦量還有很多。

第二點,鈣對於人體不可缺少,但也不能補充過量。

吃進去的鈣並不能完全被吸收,若補充的鈣劑超過了人體的吸收能力,吸收率反而降低。

還可能引起食欲不振、腹脹、腹痛、關節疼痛、腎結石、尿路感染、神經肌肉系統反常等,高鈣血症在臨床上比較常見,嚴重的情況下,還可能危及生命。

所以,補鈣不能隨意服用補充劑,應先與醫生進行溝通,確定調整方案。

第三點,並非人人都需要服用鈣補充劑,對於血液中鈣過量、有高鈣尿症、腎結石患者,就應該避免服用鈣片,否則可能會加重病情。

三、鈣片什麼時候吃好?

一般你會選擇在什麼時間吃鈣片?很多人並沒有在意,想起就補一顆。

其實吃鈣片也是有講究的。

浙江大學第二醫院骨科苗旭東主任表示,晚上吃鈣片效果更好。

因為夜間睡眠時,部分血鈣會化作尿液的一部分而流失,此時補充鈣片,可以幫助維持血鈣濃度,調節夜間的鈣供給。

服用鈣片是,最好選擇隨餐服用,在胃液大量分泌時,更有利於鈣離子的吸收。

很多人選擇挑選鈣片,先選鈣量更多的。

但其實無論鈣片中鈣含量多少,人體對鈣片的吸收率大致相同,但如果采用少量多補,更有利於提高鈣的吸收率。

所以鈣片盡量選擇小劑量,多次服用。

最後要提醒大家,吃鈣片時,避免和牛奶等高鈣食品、鐵劑、鋅劑同時服用。

參考資料:

[1] 補鈣和維生素D對骨骼健康的必要性.中華內分泌代謝雜志,2018,34(3): 202-206.

[2] 『切勿盲目補鈣,補鈣過量也是一種病』.重醫大附三院內分泌疾病中心.2022-06-13

[3] 『這樣吃鈣片,才是真的補鈣!』.醫學界呼吸頻道.2020-05-11

[4] 李穎,魏春波,趙艷.中華預防醫學雜志,2022,56(4) : 533-540.DOI:10.3760/cma.j.cn112150-20211128-01092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