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人參殺人無過,大黃救人無功』?

人參是名貴中藥,滋補效佳。

世人皆認為其對身體有益的,但卻不知其弊端。

而大黃雖價廉,會導致腹瀉,但確是一味應用廣泛的苦寒瀉下藥。

古人認為『用藥如用兵』,無論服用任何藥物,都應該辨證分析,當補則補,該瀉則瀉。

如果藥不對證時,人參也能殺人;若是對證,大黃亦可救人。

人參的利弊分析:

人參:

『性味與歸經』甘,平。

入脾、肺經。

『功效』大補元氣,補肺益脾,生津,安神。

『臨床應用』用於氣虛欲脫、脈微細等症。

人參,味甘微苦,性微溫,其功效為大補元氣、復脈固脫、補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對於緩解虛勞大有裨益。

中醫認為『虛則補之』,人參善補元氣,適用於因失血過多、吐瀉不止導致的氣虛諸證。

另外,可緩解因氣津耗傷導致的倦怠乏力、食欲不振、身熱口渴、自汗喘促、心煩失眠、驚悸健忘等症。

作為補氣要藥,但其氣不易散,持續力強。

然則,人參補氣力量過於迅猛,不如黃芪溫和。

因此,人參雖適用於氣虛人群進行滋補,但也有相應的弊端。

如風熱感冒、狂躁易怒等氣鬱實熱證人群或是正氣不虛之人,如果盲目進補,則會使熱證與瘀滯更為嚴重。

大黃的利弊分析:

『性味與歸經』苦,寒。

入脾、胃、大腸、心包、肝經。

『功效』攻積導滯,瀉火涼血,行瘀通經。

『臨床應用』用於大便燥結,積滯瀉痢,以及熱結便秘、壯熱苔黃等症。

大黃瀉下通便、清除積滯,故可用於大便不通及積滯瀉痢、裡急後重、溏而不爽等症;又因它能苦寒泄熱,蕩滌腸胃積滯,對於熱結便秘、高熱神昏等屬於實熱壅滯的症候,用之可以起到清熱瀉火的作用。

在臨床應用時,本品常與芒硝、厚樸、枳實等配伍。

大黃,歷代醫家稱之為『錦紋』、『川軍』,其雖為瀉下之猛藥,但此藥性似如軍隊,善於攻擊殺敵。

因此,大黃的瀉火解毒、排邪熱之力十分猛烈直接。

明代醫聖張仲景稱大黃為『亂世之良將』,因其苦寒瀉下,可蕩滌腸胃之邪熱積滯,有健脾和胃,清泄濕熱,瀉火解毒,澀腸止痢之功。

大黃的作用,主通便、破瘀、清熱,善清實熱之邪。

因此,用藥辨證準確是關鍵,如表現為虛寒性質,但實際為實熱之證,若誤下人參以溫補,則後果更為嚴重。

反之,如本身為虛證,誤用大黃,則氣虛之性更為嚴重,因此用藥當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