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生素D與鈣的補充

關於補鈣似乎是一個永恒的話題,中國人普遍缺鈣,因此各個年齡段都需要補充,特別是青少年在長身體的時候和女性更年期之後,補鈣尤為重要。

但補鈣不是說補就能補的,還需要維生素D的幫助和協調。

可以說,補鈣與維生素D有關,但又不是一回事兒。

人體內的鈣主要來源於含鈣食物和體內鈣的回收,含鈣豐富的食物有:蝦皮、海帶、苜蓿、幹酪、紫菜、薺菜、木耳、香菇、黑豆、青豆、牛奶、花生仁、榛子、蛋黃、蕓豆、大豆、豌豆、豆腐、雪裡蕻、油菜、鴨蛋等,另外在佛手瓜、杏仁、棗、蕎麥、燕麥、薏米、小豆、豇豆、四季豆、菠菜、白菜、茴香、韭菜、芹菜、茼蒿、空心菜、萵苣、圓白菜、香菜、小麥、蘿卜、藕、魔芋、魚類等食物中也含有較多的鈣。

既然那麼多食物含有鈣,為什麼我們的身體裡還缺鈣呢?

這是因為鈣的吸收受到許多限制,這些限制不利於鈣的吸收,如植物性食物中的植酸鹽、纖維素、糖醛酸、藻酸鈉、草酸都會降低鈣的吸收,如果植物中即有草酸又有纖維素,那麼鈣的吸收率會很低。

此外,脂肪酸、乙醇、鐵等對鈣的吸收利用也有影響。

如脂肪酸與鈣結合可形成皂鈣,當脂肪酸碳鏈增長,不飽和度降低時,鈣的利用率更低。

鈣在人體內主要分佈在骨骼、牙齒和血液中,血清中的離子鈣具有生理作用。

機體內的鈣主要來源於食物和回收,因此,補充鈣最好的方法是食補。

維生素D與體內其他的營養素不同,它不是必需營養素,它借助陽光就可以合成。

因此,我們只要每天獲得一定量的陽光,大多數人根本不需要從食物中攝取維生素D。

食物中含維生素D很少,所以,不要奢望通過食物來補充維生素D,戶外轉一圈就可以滿足身體的需要了。

維生素D有點像我們機體裡鈣的調度員,它作用於腸道、骨骼和腎臟,在三者之間調配鈣的平衡,即可以促進鈣在腸道的吸收,並促進鈣沉積到骨骼上,又可以促進腎臟對鈣的回收。

維生素D最大的功能作用就是與其他營養物質共同作用,確保血液中有充足的鈣和磷,以滿足骨骼結構的生成需要。

這就是在補鈣後不一定會提高血鈣,而補充維生素D卻可以提高血鈣原因。

此外,維生素D還有激素的作用,還可以作用於腦、胰腺、皮膚、生殖器官和某些癌細胞,但對這些作用的了解目前還不充分。

和維生素A一樣,維生素D也可以促進包括免疫細胞在內的各種細胞成熟。

有人認為既然維生素D這麼重要,是不是應該多補充一點呢?答案是否定的。

首先,維生素D在所有維生素中潛在的毒性最大,長期過量攝入會引起食欲減退、惡心、嘔吐等症狀,還可作用於中樞神經可能導致心理健康問題。

其次,過量攝入維生素D將會導致血液中的礦物質《如鈣》含量提升到危險的水平,使鈣沉積在如心臟和腎臟這樣的軟組織中。

鈣沉積在關鍵器官可能會引起功能失常,對健康和生命帶來嚴重的後果。

再次,當維生素D達到一定水平後,此時如果飲食中鈣的攝入量和腎臟回收鈣量均不能滿足維生素D需求的鈣量,將會從骨骼中析出鈣來提高血液中的含鈣量。

因此,大量補充維生素D會增加骨折和骨質疏松症的風險。

關於大量補充維生素D會增加骨折風險早有報道,如天津醫院趙嘉國和曾憲鐵團隊對絕經後女性和老年男性補充鈣劑/維生素D以增加骨密度,從而降低骨質疏松骨折的發生進行研究,但研究結果卻出乎人們的意料之外,研究團隊最終發現無論是補充鈣劑、維生素D,還是鈣劑/維生素D聯合補充,均不能降低50歲以上中老年人骨折發生率,大劑量補充維生素D甚至還會增加骨折發生風險。

這就是在人們普遍缺鈣的情況下,補充維生素D反而會對骨骼中鈣有析出的作用,不但起不到補鈣的作用,反而增加了骨質疏松的風險。

因此本人認為,補鈣最好的途徑是食補,而補充維生素D最好的方法就是曬太陽和食補。

由於食物中含維生素D少之又少,戶外活動就成了補充維生素D最好途徑,好在維生素D是唯一可以在我們體內合成的維生素,且沒有過量的風險。

合成維生素D並不需要太多的時間進行日光浴,只要走出門外,甚至穿著較薄的衣服就足夠了,而且合成的維生素D還可以儲存在脂肪組織中,即使在冬季戶外活動少時也不至於缺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