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身體一向很好的鄰居劉大爺去世了,年初他在家中不小心摔了一跤,住進ICU,從此臥床不起,沒成想不到一年,人就沒了。
老人摔倒去世,這種事並不鮮見。
2019年發佈的『老年人防跌倒聯合提示』中提到,摔倒是中國65歲以上老年人因傷死亡的首位原因。
老年人之所以易摔倒,其實和骨質疏松有直接的關系。
骨骼就像支撐人體這幢房子的鋼筋,一旦發生骨質疏松,就好比鋼筋被腐蝕了,房子就容易坍塌。
對於老人,摔一跤可能意味著一隻腳踏進了鬼門關。
一、這種人生最後一次骨折,死亡率極高
老人摔倒後最常出現脊柱、髖部和手腕骨折,其中髖部骨折最兇險。
髖部骨折患者常常需要長期臥床休養,容易引發肺部、泌尿系統感染、深靜脈血栓、心腦血管病、褥瘡等並發症,死亡率極高,有”人生最後一次骨折”之稱。
『中華骨科雜志』的一篇論文指出,髖部骨折後1年內,死於各種並發症者達30%,老年人脆性髖部骨折後死亡風險可持續10年。
數據顯示,12%~20%的脆性髖部骨折患者1年內可能死亡;老人預期壽命會大幅降低,女性減少4年,男性減少5年。
二、每3秒就有一起因骨質疏松引發的骨折
長沙的王奶奶今年81歲,和闊別30年的侄女一個熱情擁抱後,竟然斷了3根肋骨。
老人骨質疏松的後果就是這樣”恐怖”,稍微提重物或打個噴嚏都能引起骨折。
截至2019年,全球骨質疏松症的患者超過2億人,平均3秒便會有一起因骨質疏松引發的骨折。
在中國,50歲以上人群是骨質疏松症的主要患者,患病率高達36%,直逼高血壓,但知曉率卻隻有7%[1]。
骨質疏松如此高發,但平時很難被察覺,隻有在發生了嚴重的骨折或骨病後,很多人才知道原來骨質疏松了,危害極大,可以說它是”寂靜殺手”。
三、1個公式測試骨質疏松風險,警惕早期征兆
如何在早期發現骨質疏松?可以依據亞洲人骨質疏松自我篩查工具,自行預測:
OSTA指數=(體重-年齡)×0.2
★ 結果小於-4,屬骨質疏松高風險
★ 結果在-4到-1之間,屬於中風險
★ 結果大於-1,屬於低風險
比如,體重45公斤、年齡70歲的人,風險程度為(45-70)×0.2=-5,說明風險高。
伴隨年齡增長、體重越輕的人,越趨近於骨質疏松”高風險”。
骨質疏松雖然沒有明顯症狀,但也是有跡可循的,需警惕以下早期征兆:
1、 腰背疼痛:疼痛從腰背擴散至全身,站立時間久了,疼痛感加劇。
2、身高變矮、駝背:骨質疏松使骨骼變得脆弱,支撐力不足,時間久了就會駝背、變矮。
3、胸悶氣短、呼吸不暢:骨質疏松後,腰椎和胸椎容易發生壓縮性骨折,壓迫到肺部,影響換氣量,導致呼吸功能下降。
4、易骨折:很輕微的碰撞就發生骨折。
當發生骨折的時候,骨質疏松往往很嚴重了。
骨質疏松症其實是可防可治的慢性病,尤其是對於中老年人來說,更要”養骨”。
四、如何預防骨質疏松?
· 保持適度運動
適當的運動能強健骨骼,提高骨密度,還能促進血液循環,降低骨量丟失。
同時適量運動能提高靈敏度及平衡能力,對於預防老年人摔倒有一定幫助。
可以選擇爬山、慢走、太極拳等戶外運動。
但要注意,切勿運動過量以免關節磨損。
· 補鈣同時正確補充維生素D
很多人都知道,充足的鈣攝入能有效防止骨質疏松。
但光補鈣是不夠的,還需要補充維生素D。
維生素D對於鈣劑的吸收及肌肉力量密切相關。
研究顯示,補充維生素D 800~1000 IU/d,能夠降低骨轉換水平,減少骨丟失率,增加腰椎和髖部骨密度。
Meta分析表明,維生素D及鈣劑聯合治療能夠降低老年人群骨折風險[2]。
日常飲食加上500毫升的牛奶就可滿足人體所需的鈣攝入,而60歲以上老年人因缺乏日照以及攝入和吸收障礙者,常有維生素D缺乏的特點,專家建議攝入量為每天800~1200國際單位[3]。
因此,除常曬太陽外,可在醫生指導下服用維生素D補充劑。
采用膠囊包裝的悅而牌維生素D滴劑,每粒劑量是400IU,直接服用,方便明確每天攝入量,輕松補足每日所需。
· 定期檢查骨密度
建議絕經5-10年的女性或65歲以上男性,以及其他年齡段伴有骨質疏松高風險的朋友進行骨質疏松篩查,一旦發現症狀應及時前往骨質疏松症專科門診接受規范治療,以降低骨折的發生風險。
· 防止室內跌倒
改善家中環境因素,比如燈光、地板濕滑、是否有門檻、是否安裝了扶手等。
對於容易引起摔跤的疾病及損傷應及時加以治療,避免使用影響身體平衡的藥物。
每年10月20日是世界骨質疏松日,為了保護我們的骨骼健康,無論男女老少,都應積極做好營養補充、身體調養等防治措施。
預防老人摔倒更是需要個人、家庭、社會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