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環球網報道,一位哈佛公共衛生方面的教授指出:『椰子油是‘純毒藥’,其成分幾乎都是飽和脂肪酸,比豬油還糟糕』。
她還說,椰子油對心臟的傷害比豬油還大,因為前者的成分幾乎是飽和脂肪酸,有可能會堵塞動脈。
在這位教授眼裡,飽和脂肪酸太壞了,似乎堵塞血管就是飽和脂肪酸幹的,原因是椰子油中的飽和脂肪酸超過任何動物脂肪。
這位教授說的有理嗎?
飽和脂肪酸在脂肪中種類繁多,對人體的作用差別極大,不能一概而論。
我們日常所接觸到的飽和脂肪酸大多數是長鏈飽和脂肪酸,即含有12~24個碳原子的脂肪酸《有人將月桂酸歸屬於中鏈脂肪酸》,在這個碳原子數量范圍內,還包括不飽和脂肪脂肪酸。
專家們平日裡所說的『好的』或『壞的』脂肪酸都在這一范圍內,這一范圍內的飽和脂肪酸有:月桂酸《C12》、豆蔻酸《C14》、棕櫚酸《C16》、硬脂酸《C18》、花生酸《C20》、山崳酸《C22》和木焦油酸《C24》,其中油脂中普遍存在的是棕櫚酸和硬脂酸,在部分油脂中豆蔻酸有少量存在,其他飽和脂肪酸存微量或不存在。
在存量較多的棕櫚酸和硬脂酸中,其對健康的負面影響也存在較大的爭議。
硬脂酸在體內可迅速轉化成油酸,對調節血脂,降低血膽固醇多非常有利。
除了長鏈脂肪酸中的飽和脂肪酸外,還有中鏈脂肪酸和短鏈脂肪酸,在這兩部分脂肪酸中基本上都是飽和脂肪酸,它們雖都是飽和脂肪酸,但對人體的健康作用是積極的,有些還是不可替代的。
如丁酸,是短鏈飽和脂肪酸,它不僅為結腸粘膜提供了主要的能量供應,而且還可以維護腸道上皮細胞的完整性和杯狀細胞的分泌功能,對粘膜免疫細胞有維護作用;還可以減少促炎因子的生成,有利於粘膜炎症的修復;更重要的是,近來已經證實短鏈脂肪酸能抑制腫瘤細胞增殖,並誘導腫瘤細胞分化和凋亡。
中鏈脂肪酸在食品中少量存在,特別是在母乳、牛奶、乳制品的脂肪成份中含有3%~5%的中鏈脂肪酸,因此是對人體有益的天然食物成份。
也被廣泛用於醫療、運動員食品及嬰幼兒的營養補充品等。
如在醫院的膳食中,中鏈脂肪酸常用於嚴重燒傷、病危者、無膽汁症、胰腺炎、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和早產嬰兒食用;還用於治療高血脂患者。
運動員食用則是為了控制體重和供應強度訓練的需要。
南亞和南太平洋諸島盛產椰子,過去,椰子油成為他們的主要食用油,那時,這裡的居民本大多身體健康,患心臟病、糖尿病、癌症、關節炎等疾病較少。
後來,他們在西方的宣傳下,摒棄了原有的傳統飲食傳統而改用西方推崇的健康食用油,結果,代謝綜合征的各種慢性疾病都找上了門。
椰子油中含有大量中短鏈飽和脂肪酸,對人體的健康作用不同於長鏈脂肪酸,這是最基本的常識,美國的這位教授把某一類食物絕對化的說法,非常不科學,是缺乏常識的表現。
我舉個例子,誰都知道橄欖油好,有益於心血管,原因是它裡面含有豐富的油酸,油酸是單不飽和脂肪酸,於是有人就認為單不飽和脂肪酸對健康有益。
實際上這一說法同美國的這位教授犯了同樣的錯誤,因為,並非所有單不飽和脂肪酸都對健康有益,如芥子酸也是單不飽和脂肪酸,但芥子酸則對心臟有害。
如果憑借一個或兩個脂肪酸的優劣,就將其同類也等同的做法是完全錯誤的做法,因為椰子油中飽和脂肪酸多,又憑借長鏈飽和脂肪酸的負面作用,認定所有飽和脂肪酸都不好,都是『毒藥』,這種賊的兒子還是賊,賊的兄弟也是賊的推斷,實在沒品位,也站不住腳。
如果認定飽和脂肪酸就是『毒藥』的話,所有油脂豈不是都成了有『毒』食品,因為所有植物油、動物油,以及含油脂豐富的堅果等都含有飽和脂肪酸。
飽和脂肪酸雖然不是必需脂肪酸,但同樣是人體需要的脂肪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