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上鋪張報紙或一塊佈單,『軟黃金』冬蟲夏草或堆或攤在上面,商販們正等待客戶光顧。
這是青海省最大的冬蟲夏草交易市場——玖鷹內的景象。
眼下正值冬蟲夏草鮮草上市季,與市場外門可羅雀不同,市場內人聲鼎沸,交易繁忙。
青海省冬蟲夏草年產量約100噸、年產值約180億元人民幣,產量占中國冬蟲夏草總產量的六成以上,該省百萬農牧民從冬蟲夏草產業中受益。
來自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門源回族自治縣的王立強,在一塊佈單上堆放著還裹著一層原產地泥土的冬蟲夏草。
『今年冬蟲夏草產量比去年高一點,價格降了一點,』王立強說,『這種帶泥土的鮮草,一斤四千多元。
萬一賣不出去,以後曬幹可以再賣,一斤能賣三萬元左右』
與裹著泥土的冬蟲夏草不同,做了四十年冬蟲夏草生意的馬進財,將分類好的新鮮冬蟲夏草單根裝入香煙粗細的透明管內,再以五管為單位裝袋密封,不日將送抵顧客手裡嘗鮮。
『冬蟲夏草大小、品相不同,價格相差很大,一袋最貴能賣上百元,最便宜也就二十多元』馬進財說。
而與過去雇傭婦女們用刷子刷泥土不同,馬進財使用一款全自動快潔刷,或選擇水洗方式,來祛除冬蟲夏草身上的泥土。
『以前,人們愛吃冬蟲夏草幹草,近兩年,流行吃冬蟲夏草鮮草,鮮草賣得比幹草快』馬進財自己每日三根冬蟲夏草必不可少,『鮮草冷藏幾個月,也不變質,可以隨吃隨取』
在市場內,頂級冬蟲夏草粗細可媲美香煙,但很少見,而低等冬蟲夏草密密麻麻,略同於火柴粗細。
商販們跟顧客討價還價時,買賣雙方以中國傳統客商『拉手』方式,或在袖筒內、衣襟下,或用毛巾遮蓋來為價格『較勁』,圍觀者難料成交價。
若成交,客商們付錢後,就把一根根精挑細選的冬蟲夏草,裝進塑料袋,攥著袋子離開。
今年32歲的丁士俊,稱自己是『行走在青藏高原上的洮商』,『我們老家在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臨潭縣,這裡古稱洮州。
幾百年前,洮州人都出來討生活,在青藏線、川藏線開店賣百貨做生意』
但與爺爺那一代洮商做百貨生意時,在原產地青海、西藏『兼職』收購冬蟲夏草不同,到了丁士俊這一代洮商,隨著冬蟲夏草走紅,他成立青海山之寶商貿有限公司專營冬蟲夏草,一年能走2000多斤貨。
『我們一大半冬蟲夏草批發到廣州,那裡是集散點,再由當地的客戶零售到蘇浙滬閩等沿海省市或港澳臺,』丁士俊說,『那邊的人愛煲湯,經濟條件也相對好一點,能消費得起冬蟲夏草』
作為年輕一代,丁士俊開過網店,但效果不佳,仍然回歸線下傳統批發生意。
但如今網絡直播帶貨火爆,丁士俊便在店門口掛出『英雄帖』,『我們請有資源的網絡達人直播帶貨,而我們幹刷草、曬幹、打包這些粗活,這樣能直觀展現冬蟲夏草上市時的各環節。
如果帶貨達人賣出去,我們雙方分成』
當前,人工培育的冬蟲夏草已零星出現在市面。
來自青海的一支冬蟲夏草研究團隊表示,隨著全球冬蟲夏草市場需求不斷加大,預計十年後在原產地人工撫育冬蟲夏草將達到規模化水平,進而提高農牧民收入。
『人工撫育的冬蟲夏草個頭大、重量輕,我們一眼就能分辨是野生還是人工撫育,』丁士俊說,『但物以稀為貴,我們相信野生冬蟲夏草市場還是不會受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