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參、西洋參,怎麼用大有講究

如今中國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極大提升,百姓對於健康保健愈加重視,一些滋補佳品深受公眾喜愛。

這其中,人參和西洋參就成為很多人養生保健的首選。

但是,很多人並不知道這兩種參的異同之處,盲目服用往往效果並不理想,有時甚至適得其反。

如何區別它們之間的藥性?怎樣合理服食?

性有別 功效異

人參和西洋參雖貴為補益中藥,但兩者性味作用不同,進補形式也大有講究。

因此,一定要正確辨識和對待。

近代名醫張錫純在『醫學衷中參西錄』中提到,西洋參能補助氣分,兼能補益血分,為其性涼而補,凡欲用人參而不受人參之溫補者,皆可以此代之。

『增訂偽藥條辨』中稱:『西洋參滋陰降火,東參《人參》提氣助火,效用相反;凡是陰虛火旺勞嗽之人,每用真西參則氣平火斂,咳嗽漸平……』這說明人們很早就認識到西洋參與人參在性味、功效上的不同。

西洋參的主要產地在美國、加拿大等歐美國家,也有『花旗參』的稱號。

臨床觀察表明,西洋參性味苦、甘、涼,歸肺、胃二經,主要功效為補氣養陰、清熱生津,一般用於陰虛火旺、喘咳痰血、熱病氣陰兩傷以及煩倦口渴、津液不足、口幹舌燥、腸熱便血等症。

需要強調的是,西洋參並非人人皆宜,其性偏涼,故脾胃虛寒、胃有寒濕者忌食。

人參的主要產地在中國東北地區,性味甘、微苦、微溫,歸經於脾、肺二經,多用於氣虛欲脫、脾氣不足、肺氣虧虛、津傷口渴、心神不定、失眠多夢、驚悸健忘、氣虛及陽痿諸症。

回陽救急、益氣生脈的回陽救急湯,和解少陽的小柴胡湯,扶正解表的敗毒散,溫經湯、四磨湯、四君子湯及真人養臟湯等,隨處可見人參的蹤影,可見後者在臨床中的價值之高,需要提醒的是,肝陽亢盛和濕阻熱盛者應該忌用。

首重選 道地好

俗話說『橘生淮南則為橘,橘生淮北則為枳』。

可見,生長環境對植物本身的影響是很大的。

申紅強指出,這兩種參雖然都很好,但選擇更為重要。

人參從生長環境上可分為野生人參和種植人參。

前者藥性較好,產量卻極少,非常珍貴。

近年來,野生人參更是隨著環境的變遷,已是一參難求。

相較而言,人們經常見到的是種植人參。

由於溫度、地域、環境等因素的千差萬別,在種植的人參中,東北參質量更佳,為道地上選。

雖為寶 宜慎服

人參和西洋參雖然都是保健上品,但服用時還是要註重方法和用量的。

申紅強指出,對人參來說,吞服、泡服和蒸服為常用方法。

研末吞服

將參研成細末,每日服1次,每次2~3克,用溫水送下。

泡茶飲用

把參切成薄片,每次3~5克,置於茶杯或保暖杯中,用開水泡浸代茶飲。

一般可連泡數次,待味度變淡後連殘渣一起吃下。

隔水蒸服

把參切成薄片,取6~9克,放入帶蓋的碗或小杯中,加入適量的水,用文火隔水蒸煮1小時。

食用時連汁帶渣一起服下。

對西洋參來說,在吞服、泡服和蒸服的基礎上,又增加了含服、煎服等。

吞服

將西洋參研成細末,每次服1~2克,1日3次,溫開水送服。

含服

把西洋參切成薄片含入口中,每片0.1~0.2克,每次3~5片,1日3次,待參片變軟後細嚼咽下。

煎服

將西洋參單味水煎,每日3~10克,文火久煎,分次服或和其他煎好的藥汁兌服。

蒸服

用西洋參6克,加黃酒半兩,隔水蒸1小時,分3次服。

茶飲

取西洋參泡水代茶,每日3~6克,待味道變淡後嚼食之;亦可佐用參葉、綠茶、蜂蜜適量泡茶飲服。

食療

取西洋參3克、紅棗2枚、銀耳3克,加水蒸1小時後即可飲服。

同時可反復泡2~3次,取出,加糖煮食。

最後,引用『內經』中的一句話:『有故無殞,亦無殞也;有病則病受之,無病則體受之』 意思是說,中醫治病善調陰陽,陰陽調節依仗藥之偏性,或溫或熱,或涼或寒,切不可盲目和盲從。

對人參、西洋參之類的保健佳品來說也同樣如此,應在藥師和醫師的指導下,科學服用『兩參』,才能收獲良效。

『來源:中國中醫藥報,作者:申紅強 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中醫醫院副主任中藥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