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名方話敗毒:從人參敗毒散到荊防敗毒散

荊防敗毒散出自明代張時徹所著『攝生眾妙方』,治瘡腫初起,其藥物組成為:羌活、獨活、柴胡、前胡、枳殼、茯苓、荊芥、防風、桔梗、川芎《以上各一錢五分》、甘草五分。

本方由人參敗毒散去人參、生薑、薄荷,加荊芥、防風化裁而成。

圖片方中加入荊防和防風兩味藥後,從原本治『傷寒時氣、傷風、瘟疫、風濕』到現在『傷寒外感、逗疹瘡瘍、癰膿腫痛、瘀毒流註』等多種疾病,透散疏利全身各處蘊節不散的邪氣,絕非僅僅局限於解表散寒。

荊防敗毒散的古代應用

1.人參敗毒散被稱為治疫第一方

人參敗毒散最初即為瘟疫而設,最早記載該方的『太平惠民和劑局方』言其『治傷寒時氣』。

喻昌『醫門法律·三氣門方』指出『三氣門中,推此方為第一,以其功之著也』推之為治疫第一方,並因其療效卓著稱其為『活人敗毒散』。

可疏利邪氣,使『疫癘之氣』在疫病早期消散,而無傳變之虞,是古人治療瘟疫的良劑,尤其適用於體弱之人。

2.荊防敗毒散廣泛應用於瘟疫初起

荊防敗毒散為人參敗毒散加荊芥、防風而成,添荊芥、防風疏解透散之功,相較於人參敗毒散之力更強,適合瘟疫早期驅邪於外,後世在瘟疫治療中多有應用。

『古今醫統大全』指出當以辛平之劑透邪外出,而荊防敗毒散正是辛平透散的治疫良劑。

相較於人參敗毒散,荊防敗毒散透散之力更強,作為通治之劑更合理,更適合早期使用。

古代醫家將荊防敗毒散廣泛用於多種疫病,如用於赤膈傷寒、水痘、麻疹、痘疹等烈性傳染病,現代醫家同樣運用荊防敗毒散治療多種傳染性疾患,如小兒流行性感冒、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甲型H1N1流感、流行性腮腺炎、牙癰《牙疼》、乳癰《乳腺結節》、乳蛾《小兒扁桃體炎》、麻疹、登革熱等。

由歷代醫家所載荊防敗毒散主治可以看出,其實為透邪疏利之劑,而非僅僅是發汗解表、止痛消瘡之方。

不論是風寒暑濕之類外邪,亦或是四時不正之氣、天行邪毒,荊防敗毒散可在疾病早期,毒邪尚未傳變入裡之時,透利邪氣,疏暢氣機,消散毒邪在萌芽之際,正是仲景所言『始萌可救』。

荊防敗毒散的現代應用

1.流行性及傳染性疾病

荊防敗毒散適宜『瘟疫初起』,疫毒邪氣在表,或尚未入裡之時,現今臨床常將其用於流行性及傳染性疾病的治療。

如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登革熱、甲型H1N1流感、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等。

新冠疫情以來全國多省份均發佈了新冠肺炎的中醫治療方案:四川、雲南、江蘇、山東、新疆、廣東和河南等7省《自治區》均將荊防敗毒散及其中成藥制劑荊防顆粒納入新冠防治方案中,用於新冠流行期間的預防和治療。

2.呼吸系統疾病

荊防敗毒散味辛性平,對於一切表證初起均可使用,常作為感冒防治的一線用藥,『本草正義』言其為『四時感冒之神劑』,『醫宗說約』亦言:『如看病人純是表證,用荊防敗毒散汗散之』現代諸多醫家同樣發現荊防敗毒散對於多種呼吸系統疾病療效顯著,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氣管炎、咳嗽變異性哮喘等。

3.消化系統疾病

喻昌言敗毒散為『逆流挽舟』之法,荊防敗毒散升清陽、散邪氣、止下利,古代醫家善用其治療腸風下血之證,現代醫家亦發現荊防敗毒散對於多種消化系統疾患療效顯著,如小兒泄瀉、痢疾、腸易激綜合征等。

4.皮膚疾病

荊防敗毒散對毒蘊肌表導致的各類皮膚瘡瘍類疾患療效顯著,尤宜邪在淺表之際。

其性升發透利,擅於透邪外出,療瘡之痛。

現代醫家在臨床中同樣證實荊防敗毒散對於多種皮膚疾病具有治療作用,如藥物相關性皮膚病、痤瘡、蕁麻疹、帶狀皰疹等。

5.五官科疾病

病在上者,因而越之。

荊防敗毒散藥味輕揚,宜散病在高者,病在上者。

張景嶽言:『凡病在頭目,內火未盛者,先當解散,宜正柴胡飲,或敗毒散』現代醫家同樣將荊防敗毒散用於治療多種五官科疾患,如風寒襲耳型分泌性中耳炎、牙痛、口腔頜面炎症、面神經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