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五谷不收也無患,只要二畝山藥蛋』。
山藥是老百姓餐桌上常見的食材,更是公認的秋冬滋補佳品,被譽為『神仙之食』、『平價人參』。
山藥到底有啥特別的,值得被如此推崇呢?
從頭補到腳,秋補最該吃
1、秋燥來襲,吃點山藥潤一潤
入秋之後,天氣幹燥,容易傷害肺的津液,引起口幹、唇幹、幹咳等秋燥症狀。
山藥入肺經,是滋補肺陰的佳品,可以緩解肺部、口腔和喉嚨的燥熱。
2、既補先天,又補後天
中醫認為,山藥『上能養肺、中能補脾、下能益腎』。
腎為先天之本,脾胃為後天之本。
山藥既能補先天、又能補後天,可以說是非常罕見了。
3、補而不滯,不燥不膩
清代醫學家張錫純對山藥推崇備至,他說山藥『能補肺、補腎,兼補脾胃……在滋補藥中誠為無上之品,特性甚和平,宜多服常服耳』
秋補,講究的是清補、平補。
山藥藥性平和,又把全身上下補了個遍,秋補吃再合適不過了~
怎麼吃更養生呢?小編給大家介紹幾種『黃金搭配』~
山藥搭一物,鮮香味美,補過人參
1、加鴿肉——清補潤燥
俗話說『一鴿勝九雞』。
鴿子肉滋陰補虛、益氣補血,和山藥一起燉湯,就是秋天清補的絕佳食療方。
而且,鴿子肉還能清熱解毒、生津止渴,很適合秋天潤燥降火。
2、加排骨——男人補腎,女人補血
中醫認為,山藥燉排骨,可以滋腎益精、補氣血。
而從營養學角度說,排骨含鐵量豐富、吸收率高,平時適當吃些,補血很給力~
3、加蕓豆——小孩、老人增強免疫力
蕓豆的鉀含量很高。
平時適當補點鉀,可以改善疲乏、食欲下降、體虛等問題,提高免疫力。
所以,蕓豆和山藥一起煮湯,適合身體比較弱、容易生病的老人和小孩。
4、加南瓜——養胃法寶
富含果膠的南瓜、黏黏的山藥,都有保護胃壁的作用。
這兩種『養胃高手』碰到一起,可以說是強強聯合了。
山藥配南瓜,可炒、可蒸、可煮甜湯,煮粥的時候加一些也很不錯~
給大家推薦一個國醫大師鄧鐵濤最愛的養生食譜——南瓜山藥盅。
原料:南瓜一個,淮山30克《或可根據南瓜容量大小調整》。
做法:
淮山煮熟碾成糊狀,南瓜切掉頂部,放在碗中;
將淮山糊放進南瓜內,隔水蒸30分鐘,然後根據個人口味調味,咸、甜均可。
山藥怎麼選?
怎樣買到新鮮、口感好的山藥呢?小編給大家支幾招:
看橫切面。
肉質顏色雪白、有黏液,說明新鮮;如果黏液化成水、有硬心、肉色發紅,就不要買。
看須根。
同一品種的山藥,須根越多越好,口感會更面,營養也更豐富。
用手掂。
大小相同的山藥,較重的更好。
看表皮。
應選表皮無損傷的,表皮有斑點的可能感染過病害。
至於品種方面,選哪種山藥更好?
《神農本草經》記載:『山藥以河南懷慶者良』這裡指的就是懷山藥。
不論是做菜還是入藥,懷山藥都是更好的選擇。
其中,鐵棍山藥更是懷山藥中的珍品,口感甜綿,肥厚多汁,藥用價值高。
山藥雖好,但吃前必知3大禁忌!
1、山藥沒煮熟,不能吃
偶爾做菜的時候沒把握好火候,菜有些夾生,有的人也就睜隻眼閉隻眼,將就吃了。
但有些菜可不能這樣吃,比如山藥。
沒煮熟的山藥,含有皂角素、植物堿等刺激性物質。
你想想,給山藥削皮時,手沾到了都會不舒服,更別說吃進肚了。
隻有徹底加熱,才能保證這些物質完全被分解。
要是沒煮熟就吃,可能會引起過敏或者食物中毒症狀。
Tips:削山藥時,怎麼避免手癢?
可以戴上手套,也可以把山藥燙煮一下再削皮。
如果不慎碰到粘液,導致皮膚發癢,可用肥皂清洗後,把手放在小火上烤一下,或者把手拿到太陽底下曬一曬。
還可以用醋來止癢:把米醋均勻地抹在瘙癢的皮膚上《別漏了指甲縫》。
抹醋後不久,手臂的瘙癢感就會漸漸消失。
2、吃太多,很傷胃
山藥是養胃的好東西,但吃太多可就過猶不及了。
山藥的淀粉含量比較高,過量食用,腸胃受不了,很容易引起不適。
所以,建議一餐最好不要超過三四兩。
如果其他菜品、主食比較豐盛的話,還要適當減少一些。
3、這三類人少吃
從中醫角度講,山藥有收澀止瀉的作用,所以,經常便秘的人,最好少吃山藥,否則會加重便秘。
感冒患者最好不要吃山藥。
因為山藥的收斂作用,可能導致體內寒、熱邪氣留滯。
還有,山藥養陰,能助濕。
濕氣重、消化不良的人,也不適合常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