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陳菊梅基金會
數字衛生幹預在促進全民健康覆蓋和加強醫療服務提供方面具有很大的潛力,其中一個領域是慢性非傳染性疾病 (non-communicable disease,NCD,包括高血壓、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等) 的管理。
慢性疾病的特點是病程長、需要持續監測並通過改變生活方式來減輕風險因素,而初級治療可以更好地解決這一問題。
在中、低收入國家,醫療服務存在人力資源和能力有限、藥品和設備短缺以及護理質量欠佳等問題,因而初級醫療保健系統以及慢病管理普遍存在差距。
最新來自澳大利亞、中國、美國、英國等6個國家的學者合作研究發表在NPJ Digital Medicine上的一篇文章,綜合現有證據,探索了現有數字健康幹預措施的有效性、是否有助於彌合中低收入國家慢性疾病的管理差距以及影響數字健康幹預措施實施的因素。
1、數字衛生幹預與慢性病管理
數字衛生幹預是有助於提升對慢性病管理的覆蓋率和水平。
世界心臟聯合會最近發佈了數字心臟病學路線圖,旨在通過數字幹預提高健康服務覆蓋率、增強健康提供者的能力以改善患者長期健康狀況,幫助衛生系統應對挑戰。
路線圖考慮了多種數字健康幹預措施,包括短信、遠程醫療和電子決策支持工具等。
在澳大利亞進行的CONNECT試驗使用了一個基於網絡的交互式應用程序,該應用程序與初級保健中的電子健康記錄 (EHR) 相關聯,發現血壓和血脂控制有了改善,並且在增加身體活動方面具有顯著效果;TEXTME試驗發現,向心臟病患者發送短信與改善血壓控制、飲食、身體活動和減少吸煙有關,而且短信成本低且能有效解決可改變的疾病風險因素,例如藥物依從性和體重管理。
然而,這些原創研究大多集中在高收入國家,中、低收入國家非傳染性疾病管理的數字衛生幹預措施的文獻零散且稀少。
2、數字衛生常用幹預措施與實施效果
通過檢索現有文獻,最終納入研究的文章有31篇綜述和21項試驗,21項試驗均來自中、低收入國家,其中巴西8項,泰國3項,印度3項,中國2項,肯尼亞、智利、馬來西亞、南非、土耳其和阿根廷各1項,試驗中最常見的參與者類型是患有高血壓或糖尿病的人。
醫療保健提供者和客戶都使用網絡/在線遠程護理平臺和智能手機應用程序。
保健提供者使用包括電子健康記錄、決策支持系統和遠程監控設備的數字健康幹預措施;保健客戶使用包括短消息服務 (SMS)、彩信服務和交互式語音應答或電話呼叫的幹預措施。
不同的研究中數字幹預在提高醫療服務效率、可及性以及有效性這三種結果方面是具有異質性的,但總體上改善了衛生服務提供的可及性和用戶體驗,提高了初級衛生保健提供者的能力,具有更好的成本效益;另外對患者疾病自我管理和健康生活方式方面有顯著的積極影響,例如能提高藥物依從性、健康服務依從性和身體活動。
3、影響數字衛生幹預有效性的因素和實施障礙
在這些試驗中,與通信相關的數字衛生幹預措施《即 SMS、彩信服務和在線平臺》在控制血壓、血糖、血脂和體重方面具有積極作用,許多隨機對照試驗也發現它們在提高人們對藥物的依從性和健康方面具有積極的作用。
另外,鼓勵和標準化使用數字健康工具的法規政策保障是強有力的促進因素,而缺乏這種保障可能會成為障礙。
其次,信息和通信技術的進步和普遍使用,例如手機和互聯網的廣泛普及,是另一個促進數字健康實施的因素。
在一些欠發達地方如農村地區,仍然面臨技術限制和局限;不同數字健康平臺之間缺乏互操作性、未解決的數據安全和所有權問題,這些都是進一步采用數字健康幹預措施的障礙。
數字健康幹預措施的設計也被認為會影響它們的使用。
促成最佳設計的主要因素包括結合現有行為科學理論、量身定制個性化方案而不是一成不變的內容,要強調人機交互、考慮用戶反饋以及健康目標用戶協同設計。
另一方面,當地能力不足例如技術文盲以及數據輸入和報告的質量欠佳,也是使用數字醫療的障礙。
最後,對初級醫療保健提供者做充分培訓、指導和激勵非傳染性疾病患者使用數字健康工具也是促進數字健康工具使用的重要因素。
4、加快中低收入國家數字衛生發展
與WHO的建議相比,目前數字衛生幹預措施的使用遠遠不足。
全球面臨著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巨大和日益增加的沉重負擔,中、低收入國家初級衛生保健中用於慢性疾病管理的數字衛生幹預措施的缺乏與衛生系統的高需求之間存在矛盾。
研究發現,在COVID-19大流行期間,絕大多數用於非傳染性疾病管理的數字幹預措施都是在高收入國家進行的,而且主要是以醫院為基礎。
另一方面,數字衛生水平較高的地區一直在探索和實踐利用海量動態慢性病數據為公共衛生治理和決策提供信息。
在發達的數字健康數據服務的支持下,研究人員也一直在使用電子病歷系統來支持臨床試驗的進行。
這些需要對中低收入國家初級衛生保健系統的基礎設施加強實質性投入,特別是加強衛生信息系統。
除了基礎設施限制外,低和中等收入國家初級衛生保健中數字衛生幹預使用不足的另一個原因是缺乏本地創新。
證據表明,最好的解決方案是那些對當地環境做出響應的解決方案。
然而,目前中低收入國家的數字衛生幹預依賴於將現有技術從其他環境導入到不是為它們創建的地方,有時是一次性的研究項目。
例如尼泊爾地區許多電子衛生幹預措施並沒有充分融入現有衛生系統,這種限制損害了中、低收入國家數字健康幹預的適用性、有效性和可擴展性。
因此,值得進一步關注的是,中、低收入國家不僅要轉化高收入國家的數字健康幹預措施,還要鼓勵基於當地情況和需求的數字健康創新。
5、數字衛生研究的未來發展方向
四大慢性病行為危險因素—吸煙、有害飲酒、不健康飲食和缺乏運動,研究發現在我們納入的研究中數字健康對後兩者具有積極的改進,疾病管理能積極改善患者對藥物治療和治療方案的依從性,然而,數字健康對行為改變的長期可持續影響仍不確定。
進一步的數字健康證據不僅需要擴大范圍,還需要擴大觀察的持續時間。
數字幹預還可以改善用戶體驗、提高醫療保健和信息的及時性和可訪問性,但世衛組織關於數字幹預的指南更期待加強衛生系統提高包括衛生服務覆蓋率、服務意識和利用率、人力資源的可用性和能力、商品和設備的可用性以及服務連續性和效力,這更要關注衛生服務實施結果,產生更切實和可靠的證據。
數字幹預本質上能夠加強個人健康和疾病管理、讓醫療機構的服務更好地觸達患者, 然而在實踐中數字健康幹預的真實實施受到許多因素的影響。
一項關於心理健康數字幹預的研究提到,『15年的療效試驗證據』與『數字健康幾乎沒有成功和可持續實施的真實現實』之間存在巨大的研究與實踐差距,我們的研究也確定了影響數字健康幹預措施采用的因素。
無論是否有數字健康的幫助,良好的人際互動仍然是成功提供醫療服務的關鍵因素,它強調患者與健康提供者的互動。
其次,要強調以用戶為中心設計的重要性,這應該需要用戶參與共同設計、根據個人需求和偏好進行定制以及反饋評估;更多地關注由於技術文盲而使用數字健康工具的能力有限的弱勢群體;提供足夠的培訓和持續的激勵措施以確保他們的可持續采用;預先估計當地情況和需求,整合現有衛生系統或本地服務提供模式;通過對監管、標準化和支持的政策承諾來加強對數字健康幹預措施的最佳使用。
結語:理想的數字衛生幹預藍圖不僅應有利於個人健康管理和衛生設施服務的提供,還應通過可互操作和可靠的數據服務增強公共衛生治理和決策,特別是在中低收入國家的初級衛生保健中這些增強功能都是必需的。
數字幹預對慢性疾病患者和健康提供者具有有效性,同時存在局限性,建議企業和政府利益相關者在啟動數字衛生幹預時要考慮多個因素,包括政策承諾、技術進步、交互性、現有系統以及以用戶為中心的設計和激勵措施。
未來的研究需要進行更多的大規模試驗,以進一步評估數字衛生幹預在多個方面對現實世界的影響,特別是在中低收入國家初級衛生保健中提供慢性疾病服務方面的影響。
本文轉載自其他網站,不代表健康界觀點和立場。
如有內容和圖片的著作權異議,請及時聯系我們《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