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了幾千塊,卻買來女兒性早熟』:盲目迷信保健品,實屬無知。

文|媛媽育兒日記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我花了幾千塊,卻買來女兒性早熟』

這是今天在某論壇上看見的帖子,發帖人是一位寶媽,她的目的不僅僅是懺悔,還想讓其他人警醒,不要和自己犯同樣的錯誤。

因為她和老公的身高都不是很理想,因此看見女兒落後於同齡人,心情十分焦慮。

之後通過他人介紹和廣告的途徑,前後買了好幾千塊錢的保健品,讓女兒長期吃。

結果沒想到,女兒還不到10歲就月經初潮了,胸部也有發育跡象,帶去醫院檢查被診斷為性早熟。

醫生表示她女兒已經沒有什麼長高潛力了,身高大概率隻能維持在1米5左右。

孩子成長路上的這個『大坑』,家長們正在前仆後繼地跳

看到這條帖子,讓我想起一個事件。

2017年,田女士的3歲女兒被診斷出幽門螺桿菌感染。

大部分人應該都知道,這病倒不是多大,孩童感染也是常見的,隻是需要日常調養。

然而,在保健品推銷人員誇大其詞的描述下,田女士購買了好幾款,誰知女兒服用後不久身體就出現異樣,眼珠發黃,頭發變幹枯。

盡管提出了質疑,但在推銷人員一番天花亂墜的吹噓下,她還是讓女兒堅持服用。

2019年年初,帶女兒去醫院才發現患上了佝僂病,同時還有心肌和肝受損的症狀,前後花費將近18萬元,家中積蓄全無,還欠了親戚不少債。

當時這件事引發了不少人的關注,然而沒過幾個月,健忘的人們又開始盲目迷信起了保健品,實屬無知。

盡管很多人對老年人的保健品持有懷疑態度,但那些宣傳有增高效用、補腦效用、補充維生素效用的兒童保健品,卻仍然讓他們抱有希望。

說起來,這還是關心則亂,對孩子成長太過焦慮導致的。

食補才是最佳來源

其實各種營養素最好的方式,還是從食物中獲取,正常情況下孩子只要飲食均衡,多半不會缺什麼,家長無需額外補充。

畢竟補充劑補充的營養素和食補不一樣,是會過量的,哪怕是蛋白質、鈣質這類營養素,補多了也會讓孩子生病,並非越多越好。

之前美國曾有3萬多名兒童,因服用維生素過量出現中毒現象,為此美國衛生局特地發表聲明,希望把所有維生素制品列為藥品,不再讓人們隨便購買。

還有各類補品,對發育中的孩子來說也有威脅健康的風險,他們的腸胃弱,真的負荷不起,過猶不及。

如果孩子飲食正常,沒必要接觸保健品;如果孩子缺營養素,就根據醫囑選擇食補或補充劑,記得在指導下服用。

說白了,孩子要想健康,還是要從日常生活的飲食、運動和作息方面做起,別寄希望於旁門左道。

寫在最後

飲食方面要注意食材豐富,多購買應季食品,可上網了解相關知識,應該如何保證每餐的營養齊全,或直接參考菜譜,配備飲食結構。

作息最主要的是規律,鑒於生長激素的兩個分泌高峰期,發育期的孩子最好能提高寫作業的效率,在11點前進入深度睡眠,早上7點左右再起床。

運動要循序漸進,運動量過大對孩子的身體同樣有害無益,發育期建議孩子多做跳繩、遊泳、打籃球之類的拉伸運動。

情緒也很重要,現在的孩子學習壓力大,家長要注意控制,適當幫孩子減負。

比如每個月帶孩子去郊外旅遊一番,或者多傾聽他內心的想法,制定合理的目標。

做好以上幾點,孩子的身體肯定差不了,何必花了錢還讓孩子白受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