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健康中國近視防控《第一健康報道北京 記者郝健一》
關鍵提示:對於6歲之前的兒童,防控近視的重點是形成良好的用眼習慣,積極參加戶外活動和體育運動,防止遠視儲備量過早過快消耗。
第一健康報道消息,0~6歲兒童眼保健和視力檢查工作被列入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
0~6歲是開展兒童眼保健及視力檢查的重要時期。
日前,國家衛健委辦公廳發佈《關於印發0~6歲兒童眼保健及視力檢查服務規范《試行》的通知》。
國家衛健委官網截圖
通知要求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衛生健康委對0~6歲兒童眼保健要做到『早監測、早發現、早預警、早幹預』
0~6歲是兒童眼球結構和視覺功能發育的關鍵時期,6歲前的視覺發育狀況影響兒童一生的視覺質量。
這一時期發生的眼部疾病及視力不良,如未及時診治,可能影響兒童眼球發育,導致兒童視覺發育遲滯,即使戴鏡矯治也無法恢復為正常視力,一些嚴重眼部疾病甚至會致盲。
國家衛健委提出:兒童眼保健和視力檢查主要目的是早期發現兒童常見眼病、視力不良及遠視儲備量不足,及時轉診幹預,控制和減少兒童可控性眼病及視力不良的發展,預防近視發生。
資料圖
第一健康報道獲悉,0~6歲兒童眼保健及視力檢查服務主要由具備相應服務能力的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或縣級婦幼保健機構及其它具備條件的縣級醫療機構提供,內容包括健康教育、眼病篩查及視力評估、健康指導、轉診服務和登記兒童眼健康檔案信息等。
對於篩查時間及頻次,國家衛健委提出,根據不同年齡段正常兒童眼及視覺發育特點,結合0~6歲兒童健康管理服務時間和頻次,為0~6歲兒童提供13次眼保健和視力檢查服務。
其中,新生兒期2次,分別在新生兒家庭訪視和滿月健康管理時;嬰兒期4次,分別在3、6、8、12月齡時;1至3歲幼兒期4次,分別在18、24、30、36月齡時;學齡前期3次,分別在4、5、6歲時。
名詞解釋
視力
即視覺分辨力,是眼睛所能夠分辨的外界兩個物點間最小距離的能力。
視力是隨著屈光系統和視網膜發育逐漸發育成熟的,0~6歲是兒童視力發育的關鍵期,新生兒出生僅有光感,1歲視力一般可達0.2,2歲視力一般可達0.4以上,3歲視力一般可達0.5以上,4歲視力一般可達0.6以上,5歲及以上視力一般可達0.8以上。
裸眼視力
又稱未矯正視力,指未經任何光學鏡片矯正所測得的視力,包括裸眼遠視力和裸眼近視力。
正視化過程
兒童眼球和視力是逐步發育成熟的,新生兒出生時,眼睛發育未成熟,處於遠視狀態,隨著生長發育,眼球逐漸增長,眼遠視屈光度數逐漸趨向正視,稱之為『正視化過程』。
3歲前生理屈光度為+3.00D,4~5歲生理屈光度為+1.50D~+2.00D,6~7歲生理屈光度為+1.00D~+1.50D。
遠視儲備量
新生兒的眼球較小,眼軸較短,此時雙眼處於遠視狀態,這是生理性遠視,稱之為『遠視儲備量』。
隨著兒童生長發育,眼球逐漸長大,眼軸逐漸變長,遠視度數逐漸降低而趨於正視。
遠視儲備量不足指裸眼視力正常,散瞳驗光後屈光狀態雖未達到近視標準但遠視度數低於相應年齡段生理值范圍。
如4~5歲的兒童生理屈光度為150~200度遠視,則有150~200度的遠視儲備量,如果此年齡段兒童的生理屈光度隻有50度遠視,意味著其遠視儲備量消耗過多,有可能較早出現近視。
屈光度
人眼對光線的曲折能力,就是眼睛的屈光度,一般用『D』表示。
屈光不正
當眼處於非調節狀態《靜息狀態》時,外界的平行光線經眼的屈光系統後,不能在視網膜黃斑中心凹聚焦,因此無法產生清晰的成像,稱為屈光不正,包括近視、遠視、散光和屈光參差等。
斜視
是指一眼註視時,另一眼視軸偏離的異常眼位。
斜視是與視覺發育、解剖發育、雙眼視覺功能和眼球運動功能密切相關的一組疾病。
斜視患病率約為3%,其中出生後6個月內先天性內斜視患病率約為1%~2%,人群中先天性內斜視患病率為0.1%。
斜視除了影響美觀外,還會導致弱視及雙眼單視功能不同程度的喪失。
早期治療斜視可以在矯正眼位、恢復外觀的基礎上,促進視力發育和雙眼視覺功能的建立。
弱視
視覺發育期內由於單眼斜視、屈光參差、高度屈光不正以及形覺剝奪等異常視覺經驗引起的單眼或雙眼最佳矯正視力低於相應年齡正常兒童,且眼部檢查無器質性病變,稱為弱視。
分為屈光不正性弱視、屈光參差性弱視、斜視性弱視、形覺剝奪性弱視等。
根據普查結果確定年齡在3~5歲兒童視力的正常值下限為0.5,6歲及以上兒童視力正常值下限為0.7。
弱視患病率較高,為1%~5%,弱視治療成功率隨著患兒年齡增加而下降,6歲之後較難矯正,應早診斷早治療。
《責編 薄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