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營養』『發物』要不要忌口?靈芝有用嗎?保健品怎麼選?(上)

作者:臨床營養網

作者:孫凌霞

美國註冊營養師《RD》

曾任美國哈佛大學兒童營養研究助理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醫院臨床營養師。

本期內容摘自鳳梨會客廳,做客的是老朋友美國註冊營養師凌霞,一口氣把癌症患者治療過程中營養支持的方方面面都講到了。

文章首發於:鳳梨因子公眾號,已授權『中國臨床營養網』轉載。

《圖片來自微信公眾平臺公共圖片庫》

鳳梨:很多癌症患者會出現營養不良的情況,甚至很多晚期患者不是死於癌細胞,而是死於重度的營養不良,為什麼癌症患者會比正常人更容易出現營養不良?

凌霞:臨床數據統計顯示,每5個死亡的癌症患者,就有1個人的死亡並不是因為癌症本身,而是因為營養不良。

癌症患者非常容易營養不良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方面癌症本身就是代謝性疾病,改變了身體的代謝,加速了脂肪和蛋白質的分解,並且減少了它們的合成。

但是我們身體要長肉,靠的就是身體自己合成的蛋白質和脂肪。

這種分解加速而合成減少,就導致了患者的消瘦。

第二個方面就是治療帶來的副作用,比如在治療過程中常見惡心、嘔吐、腹瀉等等。

這些情況就減少了我們的攝入。

本身身體消耗增加了,攝入又不足,所以就會入不敷出,不加以幹預的話,營養狀態就會越來越不好。

所以對整個癌症的治療,營養非常重要。

在整個治療過程中,患者最熟悉的是手術和藥物治療,但其實營養治療也是癌症治療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如同蓋房子,房子要能穩住不塌,需要有幾個承重墻,營養治療同藥物/手術治療一樣,都是保障治療效果這座房子的承重墻。

隻有把營養做好了,我們身體才有儲備。

面對治療才能扛得住,自身免疫和各種生理功能才能有效運轉,更好地應對治療。

鳳梨:很多人說想要『餓死癌細胞』,這是不是一種誤解?

凌霞:餓是餓不死的,把癌細胞餓死了,好的細胞也跟著一起餓死了,這個是不可取的,更應該的是把營養做好了,好細胞長回去,才有力量來對抗疾病,接受治療。

鳳梨:很多人在接受化療的時候副作用特別強,其實也有一部分是因為疊加了營養不良對嗎?

凌霞:確實。

因為醫生給的劑量就是適合控制疾病的劑量,但是因為患者身體消瘦、瘦體組織《也就是肌肉組織》減少,藥物的耐受就下降了,藥物的毒副作用就會顯著增加,治療起來就會更辛苦,甚至導致患者沒有辦法按時按量完成下一療程。

所以,保障營養,避免體重減輕,尤其是肌肉組織減少,治療才能按時按量進行,減少治療帶來的額外副作用。

《圖片來自微信公眾平臺公共圖片庫》

鳳梨:胃切除手術以後應該怎麼吃,容易出現什麼營養問題,有什麼應對辦法呢?

凌霞:胃是我們身體非常重要的消化器官,它承載了食物的儲存、消化、以及輔助吸收的功能。

胃切除會帶來幾個問題。

首先,胃切除後,影響胃的儲存功能,可能會出現胃食管反流或者傾倒綜合征。

患者常常會出現咳嗽、燒心、頭暈、心悸,顫抖、出汗等症狀。

可以嘗試少食多餐、戒煙戒酒、小口吃、多咀嚼、幹稀分開吃、飯後不立即躺下、避免進食加重胃食管反流的食物,如咖啡、濃茶、酸辣等,以及含糖高的,容易升高血糖食物,例如甜飲料,白粥。

其次,胃切除後,影響了胃的消化功能,術後采取循序漸進的方法增加飲食,從術後最開始的清流質,如水,到全流質,例如奶制品,再到營養糊糊或者泥狀食物,再到手術一周後,選擇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暫時避免膳食纖維高的全谷物,生的蔬菜水果,高油的食物。

等手術一個月後,慢慢增加食物種類和量。

最後,胃切除後,尤其是全胃切除,影響了一些營養素的吸收,例如維生素B12,鐵,鈣等。

臨床數據顯示,如果不做幹預,全胃切的患者,術後9個月,100%都出現了維生素B12的缺乏。

大家一定要注意微量營養素的缺乏,按時到醫院復查,不能等到身體已經出狀況了才去醫院看。

作者所著的這本書的相應章節有具體的術後各個階段的食物選擇和注意事項,可以參考。

鳳梨:很多人在網絡上看到生酮飲食可以幫助防癌,您是怎麼看待這件事的,到底有沒有它的合理性?

凌霞:通過生酮飲食來預防癌症就不要想了,它並不是一個幫助預防癌症的健康膳食。

第二個就是在癌症治療過程中,生酮飲食有沒有用?

首先,生酮飲食是不能獨立治療癌症的,不可能代替常規治療。

其次,作為輔助治療,我們目前還缺少大樣本的臨床研究來指導生酮飲食在癌症治療中的使用。

目前的臨床數據大多是病例研究,在已經發表的數據中,我們看到生酮飲食針對大腦膠質瘤是有一些的正面數據,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臨床數據也指出了,針對一些腫瘤,使用生酮飲食對整體治療有負面作用,例如腎癌和黑色素瘤。

所以不建議大家將生酮飲食作為常規方法使用。

相當於參加考試時,你要怎麼能考得好,一定是先把明確把握能得分的基礎題做好,不清楚能不能得分的先放一放。

如果要嘗試,應該在專業醫生和臨床營養師的指導下進行。

不建議大家自己嘗試生酮飲食,網絡上很多推薦的生酮飲食方法並不是真正用在臨床上有效的生酮飲食,食物的配比很重要。

同時生酮飲食會產生一系列副作用,也需要注意和實施恰當的臨床幹預。

《圖片來自微信公眾平臺公共圖片庫》

鳳梨:有人問到深海魚油、益生菌這類保健品有沒有什麼用呢?

凌霞:大家一定要明確,所有保健品和補充劑的作用都是有限的,不可能通過吃某一種或者某幾種保健品來預防或者治療癌症。

第二個是要不要吃這些所謂保健品,一定是按需來看的。

首先說說深海魚油,深海魚油主要是omega 3脂肪酸,裡面有兩個重要的營養素是DHA和EPA。

如果你日常也吃深海魚,是可以獲取的。

癌症會帶來身體炎症增高,深海魚油有助於幫助降低炎症,同時對於癌症患者,omega 3脂肪酸對提高食欲是有一定的幫助的,但是大家一定要注意,劑量非常重要。

歐洲臨床營養與代謝學會2016年發表的『癌症患者營養治療指南』中推薦的幫助增加食欲的有效劑量是每天2000毫克ω-3脂肪酸。

但也並不是多多益善,因為它還有抗血凝的作用,過量可能會增加失血風險。

選購產品的時候,選擇可信賴的廠家,質量過關的產品,關注魚油中魚的來源,優先選擇汞含量低的小魚,如沙丁魚或者鳳尾魚。

第二個是益生菌。

益生菌在腫瘤患者中的使用是個非常有爭議的問題。

首先要明確的益生菌不是一種東西,是一類東西。

有一個大家庭叫做益生菌,裡邊還有一個個的小組,比如乳酸菌、羅伊氏乳桿菌等不同的菌種,菌種裡面還有菌株名,都是有編號的。

所以在購買益生菌產品的時候,一定要選擇有身份證號的。

我們在說對腫瘤患者有沒有用的時候,也要看到底是哪一種益生菌在哪一個方面有用。

目前在臨床上我們證據最多的就是用益生菌來治療腹瀉,尤其是艱難梭菌感染導致的腹瀉,效果是比較好的。

針對抗腫瘤治療,有些免疫治療的藥物會聯合使用益生菌來做一個免疫調節,但還處於實驗階段,真正用到臨床還有一定距離。

另外,癌症患者的免疫系統是受到抑制的,比健康的人更容易受到感染。

也就意味著如益生菌來源不純,或者就算確實是益生菌,可能也會帶來一些感染風險。

我們在病房裡也看到過有患者在使用益生菌的時候,產生中心靜脈血流感染,所以希望大家在使用的時候,不要自己亂買,一定跟醫生溝通好。

《圖片來自微信公眾平臺公共圖片庫》

鳳梨:我剛才查了一下,2021年12月份的時候,科學雜志發表了一個在黑色素瘤患者的腸道微生物群的研究,發現長期補充益生菌的患者,免疫治療的效果整體來好像還不如不補的。

所以如果單一補充益生菌,對於免疫治療不一定有什麼好處的,大家一定要謹慎。

第二個他發現吃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其實能增加免疫治療的效果,那膳食纖維這件事是不是對癌症患者挺重要的?

凌霞:確實膳食纖維非常重要,一方面我們預防癌症來說,多吃富含膳食纖維的東西,比如蔬菜水果和全谷物,癌症發生的風險是有降低的,尤其是消化系統的癌症。

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能夠正向影響我們的腸道菌群。

而整個腸道菌群跟很多東西都有關系,和免疫系統關系也非常大。

目前的科學技術還不知道要怎樣更好地使用益生菌去有針對性地幹預,達到最理想的腸道菌群,但給予腸道有益菌群喜歡的食物,主要就是來源於膳食纖維,能對整體腸道微生態環境有益。

但是如果做了消化道的手術,術後的幾周膳食纖維不建議吃太多,後面可以慢慢再增加。

鳳梨:有人問吃靶向藥的時候能不能吃葉黃素護眼,一般來說在使用靶向藥物治療的時候,這種補充劑有什麼樣的考量?

凌霞:目前沒有臨床數據指出吃葉黃素可以幫助緩解靶向藥治療引起的眼睛相關的副作用。

補充葉黃素主要是幫助緩解老齡化的過程中產生的眼底黃斑病變。

如果想補充葉黃素的話,注意和臨床醫生和藥劑師交流,確認一下是否和現階段正在使用的藥物沒有相互作用,再進行補充。

葉黃素存在於我們常吃食物中,可以多吃富含葉黃素的食物,例如深綠色的蔬菜,尤其是菠菜,羽衣甘藍,另外雞蛋黃也富含葉黃色。

我們在選擇膳食補充劑時,首先要做到的是安全,補充劑一定不能跟藥物產生相互影響的作用。

第二是這個東西要是真正對我有效的,本來治療過程中就吃很多藥了,如果再多吃一個沒有什麼意義的東西就更沒必要了。

《圖片來自微信公眾平臺公共圖片庫》

鳳梨:發物這個概念是怎麼來的?您怎麼看?

凌霞:如果我問大家什麼是發物,我相信所有人給出的答案都是不一樣的,但絕對有一個交集就是肉、蛋、奶,比如牛肉、羊肉、魚蝦、雞蛋這些。

我專門請教過一個拿國務院特殊津貼的中醫教授,他告訴我的是沒有廣義上的發物,如果是中醫治療的話,中藥會有配伍,用一些藥的時候會限制一些東西,但絕對不會有廣義上這些發物,而如果是西醫治療就不存在發物。

我們民間忌口發物,可能有一個原因,一個是食物保鮮問題而產生的不良症狀。

我們能看到容易被大家認為是發物的都是一個高蛋白的食物,而在以前高蛋白的食物其實它不太容易獲取,比如說魚蝦除了沿海地區很難吃到,而且肉蛋奶也不好保存,容易腐敗,就很容易產生一些吃壞肚子的現象,尤其在生病狀況下,身體的耐受會更差一些,吃到一些腐敗變質或者不太幹凈的東西,更容易出現一些症狀,大家就會認為是這些食物讓我的疾病更嚴重,就成了所謂的發物。

第二個可能發生的就是過敏症狀,高蛋白的雞蛋、蝦、奶,其實會容易產生一些過敏反應,大家覺得身體不舒服了,其實不一定是所謂的發物影響了疾病的治療,而隻是你身體不同,產生了一種免疫系統的過激反應。

但是人們可能看不到本質,隻是從表面的個例中就覺得這種食物有問題,大家都應該避免。

另外多民間說法都是誤把一個事情的先後順序當成了因果關系,比如說我今天吃了個雞蛋,我一出門就咳嗽了,我就覺得是因為雞蛋是發物導致了咳嗽,而不是今天的霧霾。

所以一件事情發生隻是一個現象,背後會有它的原因,我們要仔細分析,而不是說很武斷的就判斷。

如果把廣義上的發物都忌口了,基本高蛋白的食物就不能吃了。

而剛才說到了,癌症患者由於代謝改變,整個身體分解增加,合成減少,需要吃更多的東西,尤其是蛋白質。

特別是做手術的患者,相當於房子打了個窟窿你得去補,補的時候要磚要泥,蛋白質就是個磚塊。

蛋白質補充好了,傷口才能長好。

大家要知道,要有好的免疫力很重要的是要有抗體,這些抗體其實就是蛋白質,身體要消化吸收的酶也是蛋白質,身體重要的各種東西,原料都來自於蛋白質,所以你都忌口了不吃,身體怎麼辦?

『中國臨床營養網』編輯部

本文轉載自其他網站,不代表健康界觀點和立場。

如有內容和圖片的著作權異議,請及時聯系我們《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