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某在醫院體檢時,發現右側乳房上方有一個小腫塊,被確診為乳腺癌。
當蘇某還在考慮是否進行乳腺癌治療的時候,朋友周某向她推銷了一款保健食品,並宣稱吃了該保健食品後可以讓癌症患者的腫瘤變小、讓小腫瘤消失,即使沒有腫瘤的人,吃了後也能防病治病、延年益壽。
蘇某信以為真,先後向周某采購了5萬多元的保健食品。
蘇某吃了這些保健食品後,病情並沒有明顯好轉,反而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機,不到3年,乳腺癌轉移到肝肺,病情惡化去世了。
像蘇某這樣因為把保健食品當藥吃而延誤病情的案例,近年來時有發生。
保健食品到底有沒有效?如何安全挑選?
一、保健食品是保健品嗎?靠譜嗎?
很多人都存在『保健食品=保健品』的刻板印象,但實際上保健食品、保健品並不能混為一談。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食品審評中心保健食品工藝標準審評部劉洪宇處長表示,目前中國食品安全法律法規中並沒有關於『保健品』的法律定義,保健品一般是普通公眾和媒體對宣稱具有一定保健作用的產品的泛稱,包括內衣、床墊、器械、理療儀等。
根據『食品安全國家標準保健食品』《GB16740》的定義,保健食品是指聲稱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補充維生素、礦物質為目的的食品。
保健食品具有明確的法律定位,是食品不是藥品,適用於健康和亞健康人群。
那麼國內的保健食品安全嗎?由於市場上存在虛假誇大宣傳、虛假功能聲稱、制假售假、違法添加等一些行為,可能導致民眾對保健食品信任度下降。
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特殊食品安全監督管理司保健食品註冊處處長宛超曾表示,保健食品行業整體穩中向好,國家督查抽檢合格率達98%以上,非法添加問題得到有效遏制。
二、被吹上天的5種保健食品,謹慎分辨
隨著人們對健康的重視,很多人家中都擺著各種功效不同的保健食品,平時也總會買點保健食品來孝敬家中的長輩,但你可否曾經想過,這些保健食品真的需要嗎?
1.蛋白粉
這些年來,很多商家聲稱吃蛋白粉就能長肌肉,無論胖瘦都應該補充點蛋白質,於是蛋白粉就開始熱賣起來了。
但實際上,健康成人每天每公斤體重所需蛋白質為1克,完全可以通過正常飲食來滿足,無需額外補充蛋白粉,更無需花兩三百塊買一罐400克的蛋白粉。
2.葡萄籽
商家宣稱葡萄籽可以抗氧化、延緩衰老,更能抗癌,於是各種『葡萄籽油』、『葡萄籽粉』也是賣得相當火熱。
雖然有不少實驗數據發現葡萄籽提取物具有抑制癌細胞的作用,但這些結論的前提都是『體外實驗能夠抑制癌細胞』。
而『體外實驗』不等於『體內有效』,這隻能說明可以針對特性的癌細胞進行更深入的研究,目前並沒有任何證據表明葡萄籽提取物能在體內抑制癌細胞。
3.魚油
各大保健品專櫃,魚油永遠排在暢銷保健品的前列。
魚油真的對身體那麼好嗎?實際上,魚油來自於魚,而且魚油提純技術並不穩定,吃魚比吃魚油更直接有效。
魚中不僅含有魚油,還有豐富的優質蛋白和維生素、礦物質等微量元素,魚肉中的飽和脂肪酸還很低,有益於心血管健康。
4.海參
海參在人們的印象中,是極好的養生保健食品,不僅蛋白質高,還能讓人越吃越健康,餐館裡賣的海參可貴了。
然而實際上,海參的蛋白質含量雖然很高,但質量並不高,人體對海參所含蛋白質中的氨基酸吸收率並不高。
想要補充蛋白質,與其吃海參,不如吃雞蛋,雞蛋才是最符合人體氨基酸模式的食物,哪怕是豆制品和青菜,其蛋白質在質和量上都勝於海參。
5.酵素
近年來,酵素也是很火的保健食品,很多商家都聲稱它能幫助減肥、排毒和美容。
實際上,『酵素』隻是『酶』的日本名。
一般而言,酶在酸性很強的胃內環境中是很難生存的,加上胃中還存在可以把酶切開的胃蛋白酶,小腸裡又有攻擊性更強的蛋白酶,經過胃腸消化吸收後,酶基本沒有活性了,吃了作用也不大。
三、4類人群,可適量服用保健食品
北京協和醫院臨床營養科於康教授指出,吃保健食品時一定要把握好『量』和『度』,不能用保健食品來替代好好吃飯,否則容易導致能量和營養素攝入缺乏或失衡,甚至會造成營養不良。
不過,以下4類人群是可以適量服用保健食品的。
1、備孕和孕期的女性補充葉酸
大量的臨床研究發現,孕期如果缺乏葉酸,可能會導致胎兒出現多系統的畸形。
因此,婦產科醫生都會建議在懷孕前3個月就要開始服用葉酸。
常見的葉酸有多種規格,備孕和孕期的女性一般是選擇0.4-0.8毫克的葉酸,但具體還是要遵循醫囑的劑量來服用。
2、孕產婦、老年人補充鈣片
女性在妊娠期和哺乳期負擔著『兩個人』的營養重任,一旦缺鈣不僅會影響自身健康,也可能會影響寶寶的健康發育。
而老年人隨著年齡增長,體內鈣質流失也會明顯增多,加上牙齒和胃腸功能又經常存在問題,所以需要從外源性補充更多的鈣質。
因此,孕產婦和老人如果無法保證從食物中攝入足夠的鈣,而且又沒有相關禁忌情況的話,可以在醫生指導下適當地服用鈣補充劑。
3、嬰幼兒補充維生素D
維生素D可以幫助嬰幼兒維持神經肌肉功能的正常和骨骼的健全。
一旦嬰幼兒缺乏維生素D可能會引發佝僂病、受阻痙攣和骨質軟化症。
由於嬰幼兒食物中維生素D的含量較低,加上接受日曬時間相對較短,故需要額外補充維生素D。
一般建議,在嬰兒出生2周左右,可以開始遵循醫囑補充維生素D。
具體要補充到幾歲,可以根據孩子的健康狀況、戶外活動情況、當地氣候特點、其他禁忌情況等因素,由醫生給予針對性的建議。
4、素食者注意攝入維生素B12
維生素B12存在於牛肉、蛋類、魚類、牛奶和動物肝臟等食物中。
如果長期吃素又沒有合理安排膳食,很容易出現缺乏維生素B12的情況,可能造成營養不良、貧血和神經系統疾病等。
因此,建議素食者可以適當地吃些腐乳、豆豉、臭豆腐、豆瓣醬、醬油等發酵類豆制品來補充維生素B12,必要時還可遵循醫囑服用維生素B12補充劑。
四、科學選購保健品,記住幾個原則
面對琳瑯滿目的保健品,我們該如何科學選購呢?不妨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首先要正確認識保健品,謹防虛假宣傳。
保健食品隻能在一定程度上調節身體機能、改善亞健康狀態和降低疾病發生的風險,雖然對於治療某些疾病有一定的輔助作用,但是絕不能代替治療藥物。
有病了應該第一時間去正規的醫院接受規范治療,保健品也應該在征詢醫生意見後科學地服用。
如果保健品宣傳中帶有『根治』、『療效最佳』等療效和絕對用語、學術機構或患者等名義作證明的、『康復』和『消失』等斷言字眼的,這些都屬於虛假宣傳和違法行為,消費者要注意分辨,避免上當受騙。
其次是注意食用量。
任何保健食品都要按照規定的食用量進行食用,千萬別當普通食品來吃,否則可能會給人體帶來急性和慢性的危害。
最後,要在正規軌道購買。
購買保健品時,要去合法的藥店、商場等,這樣才有質量和售後保證。
如果購買渠道的主體和經營地址不明,或者大多異地消費,一旦出了問題往往是很難追究的,更可能會血本無歸。
保健食品是食品非藥品,是無法取代藥物或正規治療方式的。
想要改善健康狀況,還是要搭配合理飲食和規律作息,以及規范治療。
平時選購保健食品時,千萬不要被商家的宣傳話術影響,而是要看清楚保健食品是不是你需要的,最好是在醫生指導下進行保健品的服用。
參考資料:
[1]保健食品=保健品=藥品?你對保健食品的誤解太大了!.健康時報,2020-12-29
[2]這幾種『家中常備』的保健品,我勸你還是別吃了!.醫學界內分泌頻道,2020-06-26
[3]保健品並非人人適用,但這4類人,要注意補充!.吃好每天三頓飯公眾號,2022-04-21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