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生菌食品』團體標準發佈,明確益生菌菌株應滿足四方面技術要求

11月25日,由中國食品工業協會主辦的『『益生菌食品』團體標準新聞發佈會』在北京召開。

據悉,由中國食品工業協會牽頭制定的『益生菌食品』團體標準《以下簡稱『團標』》,已經通過專家組審查,並於11月8日正式在協會官方網站及全國團體標準信息平臺等發佈及實施。

團標第一次從行業統籌的層面,賦予『益生菌食品』的定義;第一次從行業規劃的角度,明確『益生菌食品』使用的益生菌菌株應當滿足的法規依據四方面技術要求,有望促進益生菌食品消費的高質量發展。

中國食品工業協會總工程師 李宇

圍繞團標制定工作的前因後果,中國食,質量良莠不齊、標簽標識含混不清。

2021年初,北京科拓恒通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向協會提出制定標準的立項申請。

經過專家組對相關專業情況和行業應用現狀的考察,協會認為其確有必要性、可行性及先進性,並正式立項。

團標的核心工作將圍繞產品定義、法規依據、菌種菌株范圍歸屬等展開。

益生菌食品,是指添加了符合相關法規要求的益生菌,並且在保質期內益生菌活菌數量符合一定要求的食品。

其原料要求包括4大核心要素,一是需明確菌株號和分離來源;二是需由第三方機構進行鑒定、保藏和安全性評價;三是需經過全基因組測序且有相關科學文獻支持;四是需有進行人體或臨床試驗研究的科學文獻支持其正面評價。

『行業協會的工作職能,既是在配合國家完善食品安全標準、質量標準與規范體系的建設,又是在法規框架內為企業單位的差異化創新提供參考依據,為中國食品工業的快速發展添磚加瓦』李宇表示。

科拓生物運營總監 馬傑

團標主導單位科拓生物運營總監馬傑指出,在預研、立項、起草、建議征集及審查等制定工作步驟中,起草組重點收集整理了眾多益生菌生產研究機構反饋的建議,並逐一分析處理,以增加標準的廣普性及適用性,為團標邁向行標、國標打好基礎。

在經過由食品發酵、標準研究、營養源機構等專家組成的專家組審查後,團標第一時間對外發佈並實施,引導市場合理消費。

中國食品工業協會科技質量部主任 陳禹

中國食品工業協會科技質量部主任陳禹介紹了團標的管理辦法與達標工作。

陳禹指出,下一步,協會將申請認證商標,制定行業規范守則,加強企業產品的自律性管理,科學合理規范生產經營與市場行為。

中國食品發酵工業研究院副院長、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宋全厚

中國食品發酵工業研究院副院長、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宋全厚指出,從2015 年至2020 年,中國益生菌市場規模從486 億元增長到850億元,市場以年均超15%的趨勢遞增。

協會、發酵院及眾多益生菌企業聯手互動,以共推團體標準為一個抓手,其實就是應運而生的一種促進企業高質量發展、保護消費者利益的集中力量體現。

『未來,希望有關單位把團標規范化的管理工作,放在社會綜合治理體系建設和現代化發展大局中去謀劃,擺到促進‘兩個健康’、實現行業自律的位置上去推動,賦能食品產業創新升級』宋全厚指出。

熱心腸研究院院長 藍燦輝

從2000年開始,中國益生菌相關研究的論文數量開始持續穩步增長,至2018年,中國的年度論文發表數量反超美國,中國成為益生菌研究的中堅力量。

熱心腸研究院院長藍燦輝指出,益生菌是一類對宿主有益的活性微生物,可通過改善宿主微生態平衡等方式發揮有益作用。

微生態對人體的影響不僅僅體現在上下消化道,人體的泌尿和生殖道、心血管、皮膚、神經、內分泌、免疫、呼吸,甚至骨骼、肌肉等都與微生態息息相關。

微生態研究者非常關心消化代謝,比如人吃進去的東西,在身體裡會轉化成什麼,而它們又會如何調控免疫或者神經系統的功能。

不管是母嬰健康、臨床營養還是更多疾病,或許都可以圍繞著微生態去尋找突破的方向,這也正是益生菌行業的發展機遇。

『當前,積極循證備受認同,科學有效成為關鍵。

團標的發佈與實施,有助於加強食品產業輸送系統和包裝技術形式的創新,推動健康食品市場的發展,滿足消費需求』藍燦輝表示。

蒙牛乳業益生菌研究總監 陳建國

蒙牛乳業益生菌研究總監陳建國表示,依據團標,只要含益生菌並達到一定質量要求的食品,就可以稱為益生菌食品。

未來,蒙牛將持續加大自主益

生菌相關臨床研究和科學循證,開發出更多適合中國人群的益生菌配方和產品。

本次團標新聞發佈會上,還舉行了標準標識發佈儀式。

據悉,標識由益生菌與地球的平面幾何圖形所構成,以藍色背景象征科技與準則,以益生菌托起地球的造型,象征益生菌對人類健康的重要意義。

中國食品工業協會副秘書長徐堅《右》、中國食品發酵工業研究院副院長宋全厚《左》等參與標識發佈啟動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