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為本文的音頻,如有需要可點擊聆聽
微生物組在健康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包括心理健康。
當丘吉爾患抑鬱症時幾乎無法起床。
他沒有精力,沒有興趣,也沒有胃口。
因此,很多人會考慮,抑鬱症是否和腸胃健康有關系,因此,心理專家榮新奇教授曾說明:益生菌可以支持抗抑鬱藥的作用並有助於緩解抑鬱症。
專家使用藥物和心理治療試圖幫助患者擺脫『抑鬱』,但它仍然存在於某些人身上。
因此,研究人員正在尋找改進現有療法和開發新療法的方法。
一種有前景的方法是微生物組-腸-腦軸。
微生物組通常被理解為是指生活在人體內或人體內的所有微生物,例如腸道菌群。
腸道細菌可以通過代謝產物影響神經系統。
在最近的一項研究中,巴塞爾大學和巴塞爾大學精神病學診所(UPK)的一個研究小組證實,益生菌可以支持抗抑鬱劑的治療。
他們在《轉化精神病學》期刊上報告了他們的發現。
腸道菌群影響心理
從先前的研究中得知,抑鬱症患者的腸道和消化問題的患病率高於平均值。
如果將抑鬱症患者的腸道菌群植入在無菌條件下《即沒有腸道菌群》飼養的小鼠體內,那麼這些動物也會出現類似抑鬱行為。
例如,與同齡人相比,他們精力不足,對周圍環境的興趣降低。
因此,研究人員懷疑腸道中細菌群的組成會在抑鬱症狀中產生重要作用。
研究人員系統地研究了益生菌對抑鬱症患者的影響。
所有參與者都是巴塞爾大學精神病學診所(UPK)的住院患者,除了抗抑鬱劑外,還給予益生菌《21名受試者》或安慰劑《26名受試者》31天。
參與者和研究人員都不知道受試者在整個研究期間進行了哪些準備工作(雙盲)。
研究人員在治療前、31天結束時和4周後再次對參與者進行了一系列測試。
隨後的分析證實,盡管由於一般的抗抑鬱劑治療,所有參與者的抑鬱症狀都有減輕,但益生菌組的受試者比安慰劑組的改善更大。
此外,他們的腸道菌群的組成發生了變化,至少是暫時的:在益生菌組中,對糞便樣本的分析顯示,在治療結束時乳酸菌增加——這種效果伴隨著抑鬱症狀的減輕.然而,在接下來的四個星期裡,這些促進健康的腸道細菌濃度再次下降。
可能是4周的治療時間不夠長,腸道菌群的新成分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穩定下來,
情緒刺激處理的變化
服用益生菌的另一個有趣效果與觀察中性或恐懼面孔時的大腦活動有關。
研究人員使用功能磁磁共振掃描研究了這種效應。
在抑鬱症患者中,某些用於情緒處理的大腦區域的行為與心理健康狀況良好的人不同。
服用益生菌4周後,益生菌組的大腦活動恢復正常,而安慰劑組則沒有。
『盡管微生物組-腸-腦軸多年來一直是研究的主題,但確切的機制尚未完全闡明,』這也是研究人員認為使用益生菌形式的多種細菌很重要的另一個原因,例如市場上已有的配方。
『有了對某些細菌特定作用的更多了解,就有可能優化細菌的選擇並使用最佳組合來支持抑鬱症的治療,』研究人員說——盡管他熱衷於益生菌療法,但強調目前不適合作為抑鬱症的唯一治療方法。
榮新奇教授總結道:
在功能醫學中,長期腸道菌叢失衡會產生過度發炎反應,衍生諸多重大慢性疾病,其中也包含抑鬱症,然而要改變腸道菌叢的組合並不簡單,往往並非借由單單補充益生菌可達成,腸道菌叢失衡若是嚴重的話,在改善的療程規劃上,必須先移除不好的菌種或是過多的中性菌,之後再配合益生菌的補充,好菌才留得下來。
同時,要補充哪些益生菌才最有效?答案是量身訂做,通過血液分析查出免疫失衡的比重,針對結果以量身訂做益生菌組合來調節當事人免疫失衡效果最直接,不然就得憑運氣試試不同菌種的益生菌產生的結果了。
|性格色彩測試可關注本公眾號回復:性格色彩進行測試。
|抑鬱症自我檢測可關注本公眾號回復:抑鬱症自測進行測試。
|焦慮症自我檢測可關注本公眾號回復:焦慮症自測進行測試。
|雙相情感障礙自我檢測可關注本公眾號回復:雙相自測進行測試。
掃一掃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