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本土益生菌又迎新成員。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程行歡

圖/受訪者供圖

中國本土益生菌又迎新成員。

湯臣倍健營養健康研究院聯合四川大學華西公共衛生學院等權威機構、Life-Space全球微生態研究中心,歷時7年時間,開發出源自健康中國嬰兒腸道的優質菌株副幹酪乳桿菌LPB27,其在免疫調節、提高腸道有益菌數量等多種健康促進作用的潛力獲得國內外業界廣泛關注。

業內人士認為,中國本土優質菌株研發的不斷突破,將為國人帶來更合適的健康選擇,也將助力中國益生菌產業長足發展。

該菌株研究成果在《Bioscience,Biotechnology,and Biochemistry》,《Journal of Functional Foods》等多家知名期刊雜志刊登,獲得兩項國家發明專利,並實現應用落地。

經過多項體內外功能測評結果顯示,LPB27具備耐胃酸、耐膽鹽等優良性能,容易定植於腸道,具有改善炎症、緩解IgE介導的過敏症狀以及增加腸道有益菌數量等多種健康促進功能,在免疫調節等方面可以媲美國際知名菌株。

令人關注的是,LPB27還是一株地地道道的中國『本土菌』。

據了解,中國益生菌行業起步較晚,產業核心技術仍然嚴重依賴於國外領先企業,市面上益生菌終端產品所用的菌株85%以上源於國外。

鑒於菌株的研發生產對技術、時間以及資源投入等要求高,具有較高技術壁壘,中國益生菌長期面臨『缺芯少核』的問題。

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飲食習慣、生活環境和代謝水平的差異,使得不同地域的人群在腸道微生物組成有著明顯區別。

因此,『本土菌』對消費者而言具有重要意義,針對國人健康需求,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本土菌株成為業內普遍共識和努力方向。

在研討會上,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秘書長陳錚表示,當前益生菌產業的發展趨於多元化,但歸根到底是一個科技型的產業,離不開科技界和產業界的努力。

四川大學華西公共衛生學院教授何方在會議上詳細分享了菌株艱難的研發歷程,並在采訪中分享到:『當時國內益生菌才剛剛起步,絕大部分市場是被外國菌株壟斷的,我們都感覺到很難跨越這個高度,早期我們在研發中也遇到很多技術壁壘,克服了嬰兒樣本采樣、篩選等重重困難,最終才獲得了這一優質菌株』。

一個好的益生菌從0開始做,歷經7年時間,最終產業化落地,體現了中國科研轉化的深度、質量與速度。

來源 | 羊城晚報·羊城派

責編 | 汪海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