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毅炮轟華大CEO,益生菌成『假藥』?

出品 | 虎嗅醫療組

作者 | 陳廣晶

題圖|視覺中國

饒毅炮轟尹燁第三天,益生菌『躺槍』了。

7月23日,首都醫科大學校長、生物學家饒毅在個人公眾號『饒議科學』發佈了一篇關於科普難度之高的文章,結尾處話鋒一轉,直指華大集團CEO、華大基因副董事長尹燁的科普內容『有相當多故意嘩眾取寵的內容』,很多關於生物的演講是偽科學。

文中還引用了很多網友留言,批評尹燁『常常胡說八道』『滿嘴跑火車』『滿嘴學術名詞,似是而非』……

以此為開端,連續5天該公眾號都發的是與尹燁相關的內容,指出尹燁科普視頻錯誤連篇、尹燁博士學位『水』、科普就是為了推廣產品等等。

特別是第四天《7月26日》,在網友要求提供案例、實錘呼聲中,饒毅直接將矛頭指向了益生菌,稱『尹燁推廣的益生菌,就是假藥』。

連帶著全國現在推廣的益生菌無一例外都被歸為『假藥』。

來自:饒議科學公眾號

事實上,饒毅和尹燁都是科普界的『紅人』,同時也都是頗有爭議的人物。

其中,尹燁,因為科普內容深入淺出,語言風格生動幽默很受大眾歡迎。

此前他參加了熱播節目《圓桌派》,就新冠疫情、人類基因圖譜等問題發表看法,讓一貫滔滔不絕的常駐嘉賓、文化名人,第一次感覺插不上嘴,也為其圈粉無數。

目前,尹燁在抖音有200多萬粉絲,微博粉絲也接近90萬。

他的另一面,客觀說,其科普視頻確實『夾帶私貨』,存在大量推廣營銷的內容。

而饒毅專業背景更加過硬,他是上世紀80年代就已留美並在美國知名院校任職多年。

2007年回國後,他在北大生命科學學院任院長,此後歷任北大理學部主任、西湖大學創校校董會成員,2019年開始任首都醫科大學校長。

近年來,他因為屢次出手打假,實名舉報了武漢大學醫學院李紅良、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化細胞所裴鋼、上海藥物所耿美玉等人論文造假,而且嚴詞犀利,被譽為學術界的『打假鬥士』。

他本人也經常針對熱點話題做嚴肅的科普解讀,很受歡迎。

不過,他舉報的多涉及有一定學術成就的『大人物』,雖然最後都未能真正坐實舉報內容,還是不免引起學術界震蕩,這也使他成為令很多管理者、學者、專業人士頭疼不已的角色。

對於二者的爭論,無論是支持哪一方,本來大多數都是圍觀,益生菌忽然『中招』簡直是無妄之災。

不過,仔細研究不難發現,這一快速增長的產業,可能也同樣算不上無辜。

益生菌是不是假藥?

從各大平臺的視頻看,尹燁『帶貨』確實非常頻繁。

就在兩天前,他還在抖音發佈的視頻中稱,益生菌是『貪杯應酬好幫手』。

在視頻中尹燁以酒精引起人臉紅的原理引入,講到乙醛加速代謝對人體有益。

然後話鋒一轉,稱只要一上桌,開始喝『有度數』飲料之前,就先喝上一袋《益生菌》;喝上8杯、10杯以後,再來一袋。

『可能和以前就不一樣了』。

在更多視頻中,尹燁還將華大的9款益生菌產品,分別與痛風、女性健康、排便困難、失眠等諸多困擾大眾的健康問題結合起來。

盡管視頻很嚴謹,並沒有直接說『藥到病除』,也還是會給人吃了就會『不一樣』的希望。

來自:尹燁視頻截圖

有網友質疑尹燁,『科學的盡頭是帶貨?』

尹燁直接回懟:『作為華大的CEO,我有什麼理由不帶貨?不帶貨就是對自家產品不自信』

那麼尹燁如此自信推薦的益生菌,真的如饒毅所說是『假藥』嗎?

益生菌並不是一種『細菌』,而是一類細菌,也就是對人體有益的細菌。

公認最早提出這一概念的,是諾貝爾獎獲得者俄羅斯科學家梅切尼科夫。

他認為,食用含有乳酸菌的發酵乳制品,能夠促進健康、延長壽命,而其作用機理,就是乳酸菌伴隨食物進入腸道,抑制了有害菌。

腸道菌群相關研究認為,腸道微生物也是一個生態系統,如果有害細菌占據主導地位,就可能出現這樣或那樣的疾病,比如成年人功能性便秘、過敏性鼻炎、呼吸道感染、濕疹,甚至高血壓、高血脂、阿爾茨海默病等。

不過,研究者對什麼樣的菌群是『正常』的腸道菌群還並沒有共識,所以哪些是益生菌也並沒有定論。

全球范圍內認可的益生菌有400多種。

中國目前還沒有法規層面上的『益生菌』。

在實踐中,中國的國家衛生主管部門以《可用食品的菌種名單》和《可用於嬰幼兒食品的菌種名單》的形式來規范使用,根據2021年更新版本,可用菌種也隻有16種。

華大基因宣傳海報上所印的植物乳酸桿菌、鼠李糖乳酸桿菌和副幹酪乳桿菌都在其列。

《註:最新更新的名單上,這三者的名稱已經改為:植物乳植桿菌、副幹酪乳酪桿菌和鼠李糖乳酪桿菌。》

作為藥品的益生菌,屬於生物制劑,按照活菌制品來管理。

常見的『益生菌』包括乳酸桿菌、雙歧桿菌、地衣芽孢桿菌等。

在中國,『益生菌』確實有藥品。

在國家藥監局數據庫,虎嗅簡單以『活菌』查詢,至少有33個相關藥品批文。

臨床常用的地衣芽孢桿菌活菌膠囊《商品名:整腸生》,雙歧桿菌乳桿菌三聯活菌片《商品名:金雙歧》都屬此列。

按照藥品監管上的規定,確實都是藥品,不是假藥

當然,這裡面並沒有華大基因的『優美達』,也沒有同樣在抖音、視頻號等平臺上常見的益生菌產品。

實際上,很多在線上、線下暢銷的益生菌,本質上都是『食品』,並不是藥品。

所以作為有基本常識的科技公司高管,尹燁很嚴謹從未直接宣稱其療效,至於有的人因為它被壓成了片、裝進膠囊、制成粉末,聽說有改善健康問題的作用,就以為是藥,那大概也隻是意想不到的誤會。

至於益生菌是不是真的對健康人群有益,中國疾控中心營養與健康所聯合西部戰區總醫院等機構研究者在2021年發表的論文所寫:雖然健康人補充益生菌,可短暫增加腸道菌群中對應菌群數量,改善免疫系統功能、大便性狀和排便功能等問題,但是這種改變隻是暫時的。

這也意味著,這類食品對健康人的作用有限

至於調節血脂等方面的作用,則仍然有待研究。

而對於那些想多喝幾杯又想保持健康的人來說,『魚和熊掌』能不能兼得還沒有定論。

目前確實有動物實驗認為,補充益生菌可以緩解因長期飲酒而導致的腸道菌群及功能改變,進而緩解某些疾病,但是仍然需要臨床試驗的進一步驗證。

而且僅憑食品級的益生菌產品,能不能在酒精破壞腸道菌群的同時,通過口服立即扭轉『戰局』,也還需要更多研究。

饒毅到底在氣什麼?

『饒毅炮轟尹燁就是’吊打’』有生物學領域學者告訴虎嗅。

這也暗示了科學界對於益生菌的問題上的某種共識。

同樣是科普『網紅』的原深圳市兒童醫院兒科醫生、怡禾健康創始人裴洪剛也在其公眾號上多次撰文批益生菌。

今年3月份的一篇文章中,裴洪剛專門提到:用益生菌治幽門螺桿菌『不靠譜』,直言『益生菌的效果是否靠譜,是要靠藥監部門根據臨床試驗結果審批來確定的』。

其實也是在指責過度宣傳益生菌『藥效』的行為。

即便是認可益生菌作用的醫生也十分慎重。

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的主任醫師周偉在此前接受界面新聞采訪時就曾提醒:益生菌不是『萬金油』,也不是補得越多越好。

他指出,腸道內微生物是共同作用來維持菌群平衡的,每個人的菌群都不一樣,需要有針對性地補充。

尹燁能夠深入淺出地解釋科學問題,雖然有時為了讓更多人理解而犧牲一些嚴謹性,但是相比大量充斥網絡的偽科普還是有其積極意義的。

所以在饒毅炮轟尹燁之後,還是有相當部分專業人士、臨床醫生、科普作家、科學家是站在尹燁一邊的。

而饒毅怒斥尹燁發了4次文,很多人都還沒有明白他憤怒的點是什麼。

在饒毅公眾號『饒議科學』中,有讀者留言指出,華大益生菌本來就不是藥,何來假藥之說?

對此,作者的回復是:『科技』公司賣保健品,還要不要臉了?

這也被認為是饒毅真正的憤怒點之一。

『就是尹燁一個科學工作者,不去做研究,像網紅、微商一樣搞營銷,太丟人了!』有行業人士向虎嗅分析說。

在國際上,確實有很多發達國家沒有藥用的『益生菌』。

『因為保健品監管要求低,只要無害並且沒有虛假宣傳就好。

而作為藥品是必須有嚴格設計的臨床試驗證據證明有效的』前述生物領域學者向虎嗅介紹說。

盡管如此,跨國巨頭仍然投入大量資金做了很多臨床研究。

『比如美國杜邦和丹麥科漢森,有上百年的歷史,已經發了數百篇關於益生菌菌株的研究論文』深耕嬰幼兒益生菌市場多年的愛益邦負責人戴文傑告訴虎嗅。

反觀中國益生菌相關研究主要是來自院校、醫院,以及部分乳制品企業的研究者主導,大多數益生菌企業還是更熱衷於營銷。

回顧歷史,國內益生菌的概念幾乎是隨著『微商』、海外代購的興起一同被炒起來,乃至泛濫的。

在這個過程中,打著健康旗號,販賣焦慮,以『親身經歷』示范的方式虛假宣傳,甚至以非藥品冒充藥品銷售的情況都時有發生。

近年來隨著電商、直播等模式的興起,類似營銷方式的影響也在擴大,在監管趨嚴的形勢下,問題被直接擺上了臺面。

比如:2021年9月份,『養樂多』品牌在中國經營養樂多乳品的實體,因為宣傳『益生菌防治新冠』被罰了45萬元。

今年年初,某主播在直播中宣稱其益生菌產品能夠『抗幽』被立案查處,處於3673.32元罰款。

處罰決定中提到,涉事產品是普通食品,推銷時用與藥品、醫療器械混淆的語言,會對受眾正確理解疾病防治產生一定負面影響,有誤導消費者用食品代替藥品,有耽誤治療的風險。

同時由於益生菌概念模糊,標準長期缺位,添加了益生菌的產品價格動輒高出普通產品兩三倍,質量卻良莠不齊。

『有的產品才2塊錢,也就是包裝的錢。

說是治療便秘有效果,其實都是靠某些容易引起腹瀉的添加劑』戴文傑向虎嗅表示,『有些益生菌提純不到位,裡面有雜菌,可能反而對身體有害』

他進一步介紹說,現在食品類益生菌占據最主要市場份額。

一款合格的益生菌產品,需要有明確的菌株號,要足夠多的活菌含量,還有盡可能少的添加劑。

有些益生菌產品,使用了一些沒有菌株號的劣質產品,包括很多知名藥企,通過食品廠貼牌,低成本,低價格,尤其是利用電商渠道洗腦宣傳,過度消耗和透支了品牌力,急功近利,造成了不良影響。

益生菌的原理是用好的細菌抑制壞的細菌。

但是,如果工藝水平不夠,又沒有做基因測序,益生菌裡混入了有害細菌,那就會適得其反,『比如糞腸球菌,有研究表明其可能會導致抗生素耐藥』。

從源頭追溯,益生菌的原料——菌粉的批發價格之間的差距,甚至可以相差三倍以上,因為對產品沒有標準要求,很多企業為了高額利潤會選擇低價原料。

這既導致了成品質量差距較大,也容易使源頭產業劣幣驅逐良幣。

『全球兩個最大的益生菌原料供應商美國杜邦和丹麥科漢森,在國內占據了約90%的市場份額』,戴文傑告訴虎嗅,中國益生菌產業,在真正有技術含量的源頭生產領域,市場份額和競爭力都很有限。

行業快速發展之下,大多數中國益生菌企業在工藝提升和臨床研究上都沒有做足夠的工作,現在尹燁這樣的高知人士、知名科技公司高管也不去搞研究,卻以『科普』之名搞營銷帶貨。

這或許也真的是饒毅如此生氣的原因吧。

饒毅發難後,尹燁在其公眾號中回應的四個字『謝謝指教』,希望也是出自真心吧。

科技公司為啥賣益生菌?

近年來,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提高,中國的益生菌、酵素等產品的市場快速崛起。

市面上的益生菌產品形式多樣、品牌眾多,從壓片糖果到固體飲料再到膠囊、咀嚼片,可謂隻有想不到沒有企業做不出來的。

歐睿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益生菌產品的市場規模455億元,到2022年有望達到896億元。

阿裡健康最新數據顯示,近3年益生菌平均增長超過80%,今年6月份日均搜索量增長六成。

過去一年,益生菌行業商家數量同比增長了50%,商品數量同比增長了82%。

中泰證券分析師范勁松接受華商網采訪的時候預估,中國的益生菌補充劑市場相比美國和日本,成長空間可以高出16倍之多。

這一領域也被視為食品領域最新的風口。

就在去年A股還誕生了『益生菌第一股』——科拓生物。

根據招股說明書,作為益生菌原料的供應商,該公司2017年、2018年、2019年三年的營業收入分別達到2.84億元、3.18億元和3.08億元,凈利潤分別為7134.77萬元、9191.93萬元和9328.41萬元。

融資的目的也與擴大產能和建設研發中心相關。

此外,還有微康生物、一然生物、潤盈生物,都是國內年產能超千萬級別的菌粉企業。

與風頭正盛的益生菌相比,華大基因的現狀堪稱掙紮。

華大基因雖然主營業務集中在精準醫療領域,覆蓋生育健康、腫瘤防控、感染等多個前沿領域,疫情期間也曾借助抗疫概念大幅度提升業績,但是隨著紅利退去,其營收壓力重新顯現。

剛剛公佈的2022年上半年業績預告顯示,華大基因在報告期內的營業收入約 30億元到33億元,同比下降9.50%到17.72%;凈利潤同比下降33.70%到46.59%。

除了益生菌,華大基因還推出了護膚品、香皂、面膜等一系列的日化產品。

在其背後,華大基因正在自食長期重視營銷、忽視研發的惡果。

從其年報看,2018年以來,該公司的研發投入都大幅低於銷售投入,部分年份甚至不到銷售投入的一半。

由此也衍生出了一系列問題,包括前幾年十分轟動的華大基因無創產前檢測漏檢,以及與煙草公司合作要解密『煙草基因組』等事件。

這家公司也逐漸被指為『披著高科技公司外衣,行‘忽悠社會、盯著別人錢包’之實』。

疫情以前,華大基因的凈利潤已經連續3年負增長。

加上競爭者增多、負面消息頻傳,華大基因正在失去投資者的信心,目前其股價相比巔峰時期已經跌去了75%以上。

同期,尹燁個人的年薪也從362萬元降到了2021年的91萬元。

如今的一系列操作不僅不能為其正名,反而是又踏上了一腳,令華大基因處境更加艱難。

2021年底,中國食品工業協會已經出臺了『團標』——《益生菌食品》團體標準,明年將正式執行。

『這一標準主要對活菌含量作出要求,保質期內,活菌含量必須達到50%』戴文傑向虎嗅介紹說。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研究員徐進曾公開解讀『團標』稱,攝入足夠、活菌的益生菌和健康有益是益生菌產品的特征性要求,也就是說,不滿足這些條件不能稱之為『益生菌』。

而添加100億單位的益生菌和檢出100億單位益生菌,不是一回事。

因為在生產和運輸過程中,益生菌會有30%到50%的損耗。

『否則產品到消費者手裡,益生菌都已經全部死了』。

益生菌市場也將逐漸結束野蠻生長的年代,華大基因要想拿它救命,恐怕要真的給出更多有含金量的解釋。

參考文獻:1、益生菌的歷史與定義及其健康作用,中國食物與營養

2、Pulmonary immune cell trafficking promotes host defense against alcohol-associated Klebsiella pneumonia,nature

3、華大癌變,虎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