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異黃酮是大豆生長過程中形成的一類次生代謝產物,具有異黃酮類化合物的典型結構,是大豆中主要的活性物質。
目前發現有2類12種大豆異黃酮,3種遊離型苷元,9種為結合型糖苷。
三種苷元分別為:三羥異黃酮、二羥異黃酮和二羥甲氧基異黃酮。
通常大豆中苷元占總量的2%~3%,糖苷占總量的97%~98%。
十幾年來,科學家一直對異黃酮的吸收和代謝進行研究,一些研究表明發酵大豆制品中以苷原形式存在的異黃酮,要比糖苷形式存在的異黃酮活性、吸收率更高。
與哺乳動物體內存在的雌激素相比,異黃酮具有極其相似的化學結構,所以它被認為是一種雌性激素,但是其生理活性卻十分微弱,僅為內源性雌激素17’-β雌二醇活性的1/100~10000,但可競爭性地與雌激素受體相結合。
異黃酮具有2種相反的生物學活性,即雌激素活性和抗雌激素活性。
當體內或細胞內雌激素活性較強時,異黃酮主要顯示拮抗作用;當體內或細胞內雌激素水平低下時,它可顯示類雌激素活性,因此大豆異黃酮能夠緩解女性更年期綜合症的症狀。
研究表明,日本人平均每天攝入大豆異黃酮達50毫克,約有5%的日本人攝入高達100毫克/天,所以,日本婦女的乳腺癌發病率遠遠低於美國。
有報告說,絕經後婦女每天攝入大豆類食品,連續12周,其血中三羥異黃酮濃度增加22倍,絕經症狀積分降低50%,『潮熱』症狀積分降低54%,陰道幹燥症狀積分降低50%。
異黃酮除了有類雌激素作用外,對人體還有其他多種生理作用:
異黃酮具有維持骨代謝平衡,提高骨中礦物質含量和骨密度,預防骨質疏松症的作用。
大豆異黃酮可改善老年人的骨質疏松,尤其是老年女性由於更年期綜合征導致的骨質疏松症。
大豆異黃酮可以預防激素依賴型腫瘤和其他一些相關疾病。
異黃酮通過抑制多種酶的活性控制細胞生長因子,影響信號傳遞,從而抑制癌細胞生長。
可抑制乳腺癌前列腺癌和大腸癌的發生,對肝癌、肺癌、胃癌、皮膚癌子、宮內膜癌等有預防作用。
研究表明大豆異黃酮中僅有苷元形式的異黃酮對腫瘤細胞的增殖有特異性抑制作用。
大豆異黃酮還具有抗氧化、抗血栓形成、降低血清膽固醇水平,預防動脈粥樣硬化、心血管疾病和調節免疫功能等作用。
異黃酮在自然界中十分有限,大豆是唯一含異黃酮較多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