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路透社報道,當地時間9月21日,博茨瓦納野生動物和國家公園管理局宣佈,今年當地幾百頭大象神秘死亡,罪魁禍首是藍藻細菌。
科學家們擔心,由於氣候變化導致氣溫升高,水和土壤中微生物產生的毒素可能會更加頻繁地出現。
但他們承認仍然有許多問題有待查明,因為與大象在同一地區的其他動物似乎沒有受到傷害。
今年7月,博茨瓦納奧卡萬戈三角洲有281頭大象神秘死亡,但這一數字現已上升到330頭。
與此同時,對津巴佈韋25頭大象死亡的調查仍在進行中,這些大象也被認為死於細菌感染。
博茨瓦納野生動物和國家公園部門的獸醫Mmadi Reuben說:『我們最近的檢測發現藍藻神經毒素是導致大象死亡的原因。
這些是水中發現的細菌。
然而,我們還有很多問題需要查明,比如為什麼隻有大象,為什麼隻在那個地區?』
一些藍藻水華是已知的最強大的天然毒素,會對人和動物造成嚴重的健康風險。
隨著氣候變化導致水溫升高,大多數藍藻細菌得以形成,科學家們越來越擔心它們的潛在影響。
曾研究過藍藻的馬裡蘭大學環境科學中心教授Patricia Glibert說:『只要在合適的時間、合適的地點擁有合適的條件,這些物種就會繁殖。
這些情況在很多地方越來越頻繁地出現,因此我們在全世界看到了更多的有毒水華。
』
在鄰國津巴佈韋,在水源附近發現了大約25頭大象的屍體。
死亡大象的象牙仍在,這就排除了偷獵和蓄意中毒的可能性。
他們猜測,大象可能是在尋找食物時吞下了藍藻細菌。
藍藻是什麼?
藍藻又名藍綠藻《blue-green algae》,是一類進化歷史悠久、革蘭氏染色陰性、無鞭毛、含葉綠素a,但不含葉綠體(區別於真核生物的藻類)、能進行產氧性光合作用的大型單細胞原核生物。
與光合細菌區別是:光合細菌(紅螺菌)進行較原始的光合磷酸化作用,反應過程不放氧,為厭氧生物,而藍細菌能進行光合作用並且放氧。
它的發展使整個地球大氣從無氧狀態發展到有氧狀態,從而孕育了一切好氧生物的進化和發展。
至今已有120多種藍細菌具有固氮能力,特別是與滿江紅魚腥藍細菌(Anabaena azollae)共生的水生蕨類滿江紅,是一種良好的綠肥。
但是,有的藍細菌在受氮、磷等元素污染後引起富營養化的海水『赤潮』和湖泊的『水華』,給漁業和養殖業帶來嚴重危害。
此外,還有少數水生種類如微囊藍細菌屬(Microcystis)會產生可誘發人類肝癌的毒素。
藍細菌廣泛分佈於自然界,包括各種水體、土壤中和部分生物體內外,甚至在巖石表面和其他惡劣環境(高溫、低溫、鹽湖、荒漠和冰原等)中都可找到它們的蹤跡,有『先鋒生物』之美稱。
它們在巖石風化、土壤形成以及水體生態平衡中起著重要的作用。